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九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对《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人民政府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 2021年3月26日在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听取了《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接到审议意见后,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分析,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压茬推进工作落实落细落地。现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市委、市政府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牵引,强力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全力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2021年共谋划“双十工程”项目327项,总投资1831.7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61.05亿元。其中,生态保护项目132项,总投资384.52亿元;高质量发展项目195项,总投资1447.19亿元。编制了《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统筹推进主体、慢行、服务、景观、信息“五大系统”建设。实施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引领,打造“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地的“1+5”工程,共涉及106个项目,总投资额118.88亿元。通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模式,把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打造成促进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旅游带、景观带、生态带、民生带、幸福带。

二、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保护治理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市政府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大国土绿化力度,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项目谋划,推进项目落地,尤其是加大对宜林荒山荒沟荒坡的治理力度,确保“十四五”时期实现灭荒目标。2021年3月全面完成投资9102万元,涉及四县(市)184个图斑364.96公顷的汾渭平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计划2021年6月完成投资3680.79万元,涉及12个县(市)55个图斑201.81公顷的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以河长制为抓手,全力推进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修复工作,努力破解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建设运营。统筹推进涑水河系统治理,实施涑水河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涑水河(伍姓湖-入黄口)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和临猗县涑水河城区段行蓄分流工程和滞洪区配套工程,实施涑水河生态补水,提升防汛泄洪能力,改善涑水河生态环境。启动盐湖、伍姓湖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着力解决盐湖存在的生态环境脆弱、水系生态退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传承不够等问题,最大限度恢复盐湖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重塑文化环境,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人地关系,实现将盐湖申报成为国家公园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目标。对伍姓湖核心水域及外围片区进行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提升湖区水质,营造环湖生态防护林带,恢复鸟类栖息地,保障湖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三、加强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防治,推动人大决定落地生效

按照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要求,搞清楚“问题、症结、对策、落实四个在哪里”,按期完成运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编制工作,把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严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保留排污口要确保达标。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中,严禁黄河干流沿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焦化、造纸、制药等重污染项目。充分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和第三方人工随机抽测,继续加强汾河、涑水河入黄口水质监测频次和综合治理力度,确保入黄断面稳定达标。

加大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宣传工作,广泛开展政策宣讲,提高广大群众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意识。全市划定35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和水源地远传水表及视频监控,提高水源地安全保障。

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全力做好运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以天鹅、灰鹤为主的珍稀水鸟和其它如金钱豹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围绕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能力建设及生态修复措施的落实,使自然保护地的各项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提升,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改善保护地生态环境。

修订完善《运城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5条河流(涑水河、姚暹渠、西塬湖水库、苦池蓄滞洪区、垣曲县亳清河)、运城中心城区及7个县(市、区)(盐湖区、垣曲县、河津市、永济市、夏县、新绛县、稷山县)超标准洪水防御工作预案,严厉打击破坏、侵占、毁损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等行为,积极做好防洪应急预案工作。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黄河流域(运城段)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饶富足的比较优势,依托运城盆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强优质小麦基地建设,重点打造“运城面粉”公共品牌,推进面粉主食产品和加工产业扩产升级。以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平台为牵引,实施标准化种植,推广“运城苹果”区域公共品牌,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特色化优质果品基地。做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突出“运城蔬菜”特色和优质,加快南菜北种供港基地建设,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强市。着眼于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围绕十大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的新兴产业地标。“合”就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汽”就是新能源汽车、“生”就是生物医药大健康、“材”就是新材料。对接“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新型铝镁合金产业基地、中西部精品钢基地、重卡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三)着力打造知名旅游强市。积极制定《运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以全域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目标,围绕华夏文明根祖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持续推出“大美运城、靓丽盐湖、生态湿地、晋南粮仓、康养避暑、奇秀运城、华夏古都、关公故里”等特色名片,重点打造关圣文化景区、五老峰景区等2个以上5A级景区和争创多个4A级景区,建成景区特色突出、旅游产品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的全域旅游示范市。

(四)着力打造晋南市域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运城市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是华北、西北、中原地区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在现有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及四市联席会的基础上,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省市政府、职能部门、重点企业三个层面的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形成“高层协商、专题推进、组织实施”的长效工作机制。区域内,完善一体化建设,加快“铁公机”“岸港网”等立体式交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四市1700多万人口的巨大市场潜力,着力打破市场分割,清除市场壁垒,共同营造市场准入、交易、竞争、消费的良好环境,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有序竞争,努力形成三省四市小循环。区域外,以大开放的思维和视野谋划重大项目,重点将运三客运专线和韩城—河津—侯马城际铁路放在全国铁路网建设中谋划。用足用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政策,积极融入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全面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高质量释放运城新活力,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融入全国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五、加强协调监管,全力以赴推动“双十工程”建设

积极主动与国省对接,用足用好财政税收、金融贷款、投资外贸等支持政策。积极营造“六最”营商环境,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举全市之力加快“双十工程”实施,凝聚资金向项目流动、土地向项目倾斜、人才向项目聚集的推进合力。严格执行《关于实施“双十工程”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对“双十工程”中各项鼓励类项目做到“一事一议”,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新技术、新产品等特色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上给予“绿色通道”,保证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