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 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附件)

附件1

 

运城市生态环境局

关于《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

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现将对《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深入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行动指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我局始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用以武装头脑、凝心聚魂、指导实践,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为契机,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加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政府系统抓落实提高执行力推进会精神,切实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工作大落实,坚持把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净土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绿色生态基底、腾出发展空间。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严控“两高”项目。先后4次对省生态环境厅下发的“两高”项目环保手续履行情况进行梳理,全市存量“两高”项目74项,在建“两高”项目9项,拟建“两高”项目6项,已建立台账,按照分类处置意见,实行精准化管控。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约束,深入实施“三线一单”、强化规划环评效力,从源头上把好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大工业企业改造和治理力度。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完成宇丰、千社、翔天3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阳光、华晟、中信鑫泰、中信金石、五龙5家焦化和龙门五色石、禹门水泥、世纪建材、建元建材、威迪建材、新华水泥、晋运水泥、威顿水泥8家水泥企业于10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进焦化行业干熄焦工艺升级改造。持续推进VOCs治理,以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行业以及油品储运销为重点,全面摸底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6月底前完成整治。持续推进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以火电、陶瓷、砖瓦建材等重点行业及工业企业堆场、燃煤锅炉等所有涉及无组织排放的工业企业,加快完成物料(含废渣)储存、装卸、转移、运输和工艺过程环节的无组织深度治理。深入推进能源、冶金、焦化、建材、有色、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配合做好发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完成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持续提升监测服务能力。实施我局监测中心下设各站点监测能力扩项、仪器设备更新、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以及相关资质变更和认定工作。对我市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用电管控系统、高空视频网格化监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再提升。改进我市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质量控制办法,提升信息化和动态监管能力。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监管。持续扩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范围,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在原划定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禁用区范围。加快排查辖区内未编码登记的在用机械,做到发现一台、编码一台、管控一台,不断完善机械排放管控清单,实施动态管理,确保重点场所、机械类型、数量全覆盖。

(二)水污染防治方面加快推进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围绕国考断面水质达标,谋划实施绛县、临猗、永济等城镇污水处理厂下游尾水人工湿地,督促永济市实施退碱水整治工程平陆县实施漕河生态缓冲带建设。积极谋划以伍姓湖为中心的涑水河上下游协同治理项目。抓好入河排污口整治。对黄河、汾河、涑水河重点排污口安装微站或视频系统,完成入河排污口第三方巡查项目,加大对重点排污口人工监测频次,全面落实“查、测、溯、治”要求,通过全方位监管,确保入河排污口达标,对非法入河排污口,坚决取缔。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巩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治理成果,完成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千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开展2022年集中式水源地评估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万荣、稷山等510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调整的评审工作。加强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管控。推动工业园区废水深度治理,加快省级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强调度督办,督促河津、稷山、闻喜、垣曲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按期完工,确保全市所有工业集聚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全部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已建成的达标排放。

(三)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为重点,督促污染责任人或土地使用权人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坚决杜绝违规开发利用,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建设用地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保证人居环境安全。严格防控土壤源头污染。增补更新2022年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完成名录确定和公示工作,督促新增重点监管单位依法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所有重点监管单位完成年度自行监测工作。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完成82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以黄河、汾河、涑水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为目标,全面完成10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不让农村一滴污水进入黄河。稳步推进危废、固废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动态更新全口径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清单,开展2022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运城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和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工作,严格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确保粮食安全。督促垣曲、闻喜等5个县11家企业6月底前完成重金属总量减排任务。

三、坚持依法治污,始终维护法律权威

(一)强化日常执法监管。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强化证后监管和执法,严厉打击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违法行为。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关键环节,深化市县联动执法、异地交叉检查、重点企业驻厂监管,综合运用在线监测、用电管控、高空视频、无人机等“技防”优势,不断引深“利剑斩污”,系统谋划开展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从严从重打击未批先建、偷排偷放、伪造监测数据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2022年,两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共抽取重点排污单位8家、一般排污单位35家,执法人员86人次,发现2起违法行为,1起立案处罚、1起责令改正。13月市本级共下达处罚决定43起、处罚251.5万元,1起案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二)推进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围绕行政处罚、在线监控、固危废监管、执法监测装备使用、重点行业检查要点等方面,制定了2022年生态环境执法培训计划,全年组织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开展知识竞赛、执法大练兵,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建立执法人员业务骨干库,提供外出执法、集中培训机会,形成头雁效应。以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为契机,制定科室职责及人员分工、执法检查行政处罚流程、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全市执法队人员信息、工业企业分类监督名录,配齐执法车辆、执法装备、执法制服。

(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与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通知》,建立了联络员、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和案件移送、联合调查、案件通报等协调配合机制,细化证据收集(使用)、证物保存、司法鉴定、案件移送、环境损坏修复(赔偿)等环节流程,对重大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开展联合执法、联合挂牌督办,严惩重处恶性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四、坚持全民共治,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12·4国家宪法日,积极开展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文艺主题演出、环保版面展览、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等活动,对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广泛宣传,在电视、报刊、杂志及政府部门网站、“双微”平台,对相关内容进行推送。切实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举措成效宣传好,把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精神风貌宣传好。目前,我局与市书法协会共同举办的“生态环境杯”运城市书法篆刻作品展正在线上征稿。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广泛动员公众参与,传播绿色发展理念,营造全民共治的浓厚氛围。

 

 

 

附件2

 

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

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现将对《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能耗“双控”工作进展情况

(一)重点行业节能改造情况

1. 钢铁行业。加快实施产能置换,推进宏达、铭福、华鑫源产能减量置换工作,启动山西建龙限制类设备产能置换工作。宏达钢铁拆除450m³炼铁高炉和100平方米烧结机,置换1350m³炼铁高炉220平米烧结机,年内建成投产。华鑫源建设1300m³炼铁高炉和100吨转炉,铭福建设1230m³炼铁高炉和130吨转炉。推进山西建龙节能改造,建设饱和蒸汽发电项目,年发电量6500万千瓦时,年节能5.13万吨标准煤,预计20228月建成;建设冲渣水余热夏季制冷项目,年节量577.74万千瓦时,年节能710.04吨标准煤,预计20226月底建成。

2. 焦化行业。淘汰低效产能,计划淘汰阳光集团和新绛同瑞煤化24.3米焦炉,加快建设阳光安昆新能源369万吨焦化、龙门集团172万吨焦化和东方资源106万吨焦炉改造升级项目。实施曙光、发鑫4.3米焦炉产能置换,积极推进所有4.3米焦炉关停退出。

3. 有色行业。对氧化铝开展节能改造,积极推进山西瑞格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还原工段竖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对原有的还原车间进行竖罐节能技术改造,预计节能5000吨。加快实施八达年产40000吨交通用高品质镁合金型材、板材及配套胚料熔铸生产线改扩建、康道年产65万㎡新型交通轻量化铝合金整体壁板、巧木匠建筑用铝塑模板生产销售与租赁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

4. 化工行业。对合成氨生产企业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高于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甲醇生产企业开展节能改造。积极推进喜丰航公司主要节能项目为2#气化系统环保综合治理改造项目,预计投运后年节能量937.9吨标煤。

5. 焦化行业。阳光集团60万焦化厂系统停产,2022年综合能耗预计减少79935标准煤,100万焦化厂系统预计3月停产,2022年综合能耗预计减少109002标准煤。阳光集团140万焦化厂配套建设170t/h干熄焦装置,预计建成后,年综合能耗下降77998.08标准煤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6月份可投入生产。

6. 建材行业。点实施威顿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工厂技术改造和中联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及配套预热发电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推进鹏泽建材1600生产线产能置换工作,2023年底前全市水泥熟料全部达到先进产能。

7. 电力行业。对全市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清理进行摸底,确定机组改造路线、改造方式和改造时间,正在制定电力行业能效提升行动方案和“十四五”煤电机组关停淘汰工作方案,通过关停淘汰落后机组和节能改造,持续降低全市煤电机组供电煤耗。

8. 煤炭及洗选煤行业。全面摸清各企业的具体用能情况,将对行业标准化规范管理,从行业技术规范上持续推进达标升级,进一步降低洗选企业能耗。

9. 其他行业。积极推进绛县明迈特有限公司2×12MW矿热炉烟气余热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4MW设计年发电量达到16280万度,供电量达到15262.08万度,实施电力转化,供厂内使用。该项目与传统能源发电项目比较,按照2007年全国发电平均煤耗计算,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6.048万吨,项目于20221月并网发电。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强化能耗源头管控,聚焦重点高耗能行业,系统思维,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促进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煤电行业,开展机组灵活性改造和节煤降耗技术改造,发展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煤电机组,实现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有序推进氢能、甲醇、地热能、生物质能发电,加快垣曲抽水蓄能电站一期项目建设,推动垣曲二期、河津、绛县等三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尽快落地,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焦化行业,推进在建大机焦项目,按期关停4.3米焦炉,采用干熄焦、烟道气余热回收、焦炉自动加热等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走深加工、全循环的路子。钢铁行业,严格落实粗钢压减目标责任制,加快产能减量置换,推进生产线改造升级,走高端化、精品化路子。化工行业,要推进合成氨、甲醇、炭黑企业技术改造,由基础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拓展。有色行业,要大力推广余热回收利用、电机节能、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窑头预热等新技术、新工艺,使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家先进值。建材行业,要在对水泥企业开展节能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及装配式建筑,引导建筑业向绿色创新转型发展。

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一)分类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1. 国家反馈“两高”项目问题线索整改情况。涉及项目2个:阳煤丰喜临猗分公司年产6万吨聚甲醛项目,临猗县行政审批局撤销了转型升级新材料聚甲醛项目的备案,项目不再建设。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新建1500mm冷轧工程(一期)项目,环评已批复。能评217通过省能源局评审,预计4月底取得批复。

2. 省清单明确的“两高”项目整改情况。省《关于做好“两高”项目分类处置工作的通知》对我市14个“两高”项目提出分类处置要求,当前整体进展较好。其中,5个项目手续办理齐全(稷山铭福钢铁、河津龙门炭黑、河津华鑫源钢铁、新绛中信伟业、河津禹门口焦炉煤气);6个项目推进顺利(河津华晟能源焦化、稷山东耀锰铁、稷山永祥焦化、新绛威顿水泥、稷山东方资源焦化、新绛威顿水泥);2个项目不再实施(平陆合成氨、临猗聚甲醛);1个项目推进困难(芮城中联水泥)。

(二)下一步措施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市发改委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综合协调,统筹做好定期调度,协调有关部门既要贯彻政策要求,又要考虑企业困难,更要确保“两高”项目中的先进产能充分释放,维护全市经济增长大局。

二是加快整改进度。对进展积极的项目,推进相关问题尽早整改到位。对能耗缺口较大的项目,主动协调解决指标问题。紧盯拟建项目审批省政策导向,对接省直部门加快手续办理。对中央环保督查问题项目,压实责任,限时整改到位。

三是加强项目监管。组织专班单位,对分类处置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加强建成、在建项目监管,对停工停产项目,坚决落实有关要求,杜绝项目手续完善前再次违规开工。

四是强化能耗双控。尽快制定出台我市重点行业能耗双控行动方案,将能耗双控任务落实到各(市、区)和有关部门,明确六大高耗能行业月度、季度工作目标,分别建立工作台账,一企一策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三、能源保供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1. 煤炭保供工作。运城市共有煤矿12座,核定(批复)生产能力1050万吨/年。其中生产煤矿6座,生产能力510万吨/年;建设煤矿3座,建设规模240万吨/停缓建矿井3座,建设规模300万吨/年。6座生产煤矿中5座煤矿为山西焦煤集团矿井,1座地方矿井。生产煤炭全部为优质配焦煤,不生产动力煤。在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下,2021年,全市原煤产量累计完成514.2万吨,同比增加44.06万吨,增长9.4%;全市原煤工业总产值62.88亿元,同比增加28.62亿元,增长83.5%;煤炭销售总产值59.48亿元,同比增加30.02亿元,增长101.9%。全市各煤炭企业积极响应保供要求,保证了煤场有至少3万吨存煤,用于应对突发状况,响应政府调动。

2. 电力保供工作。截至202112月底,运城市并网发电企业共119家,总装机容量886.6万千瓦,发电量225.1亿度。其中火电企业25家,总装机容量492.2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55.5%,发电量155.2亿度,占全市总发电量的68.9%2021年,运城电网网供最大负荷为525.7万千瓦(81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8.1%,平均负荷为362.6万千瓦,较去年平均负荷320万千瓦,同比增加13.4%。全市最大负荷为547.1万千瓦(87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8.3%,平均负荷为378.5万千瓦,较去年平均负荷331.8万千瓦同比增加14.1%。全市火电最大出力为326.2万千瓦,新能源最大发电出力为253.6万千瓦,2021年,全市火电发电量为155.31亿千瓦时,运城电网网供最大负荷为490.5万千瓦(2022218日),全市最大负荷为505.2万千瓦(2022218日)。

3. 清洁取暖工作。2021年全市冬季清洁取暖目标任务89369户,实际完成108719户,完成率121.6%。其中“煤改电”完成71354“煤改气”完成13354集中供热完成18963建筑节能改造完成5048户。

4. 天然气保供工作。根据13个县(市、区)取暖季前预测,20212022年度供暖季全市天然气预测需求量为3.67亿方,比20202021年供暖季用气量增长0.54亿方,增长17.2%。用气结构基本情况居民用气(居民采暖、做饭)2.15亿方,占58.6%;民生用气(学校、公共福利设施、商业、服务业)0.35亿方,占比9.5%;工业用气1.17亿方,占比31.9%

(二)下一步措施

一是努力确保煤矿稳定运行。扎实落实保供工作要求,加强对生产煤矿的工作督促指导,对全市6座生产煤矿进行摸底,对产量不足或产量发生重大变化的煤矿企业进行询问督办每日统计全市6座生产煤矿产量,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动态情况加强工作调度,确保电力企业存煤量高于7天,保障燃煤电厂运行稳定。

二是加快推进基建煤矿尽快投产。加快推进大同煤矿集团寺塔煤矿开工建设,督促五星煤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完成基本建设督促河津市落实老窑头煤矿交接工作,落实煤矿主体,加快前置资料及手续办理工作督促平陆县加快推进大金禾三座建设煤矿建设进度,力争早日转入生产。

三是持续深化电力市场改革。进一步扩大电力交易,推进新能源企业入市,规范售电公司运行,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强电力运行管理,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完善有序用电方案,保障社会用能需求协调国网运城供电公司推动局部强电网建设,在新能源重点发展地区加大基础电网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发展先进煤电机组,提升全市煤电支撑能力,为电力稳定供应保供提供有效支撑。

四是积极推进城燃企业兼并重组。结合全市城市燃气企业数量较多、民营主导、单打独斗的实际,支持推进城燃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改善一些城燃企业经济实力弱、技术装备差、社会责任缺等情况,加快实现全市天然气发展一盘棋、一张网建设,切实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兜牢民生底线。

是持续抓好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加强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指导,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城乡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确保管网运行安全督促各供电供热供气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抓实安全生产,努力以能源保供领域的安全、稳定、有序运行交出优异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3

 

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

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现将对《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安排,我市从2020年开始启动了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市需要完成建设任务的共有72个镇,其中2020年完成25个镇、2021年需完成24个镇2023年需完成23个镇。

目前,2020年完成建设的25个建制镇污水厂中,除1个镇因灾受损未运行外,18个镇正常运行,6个镇稳定试运行;2021年完成12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正在进行调试,剩余12个镇因去年秋汛延期至20225月底前完工。

二、主要举措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建设。组织县(市、区)编制了《县域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强化对县(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统筹与引导,围绕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积极引导地方坚持“统一规划、就近纳管、逐步建设、规范运营”的思路,统筹编制全市县域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科学优化设施布局,推进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分质处理,着力构建良性的工作系统格局。

(二)强化任务分解,着力推进建制镇污水设施建设。报请市政府印发了《运城市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两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建制镇生活污水等重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围绕黄河流域、汾河流域、涑水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夯实主体责任,逐级进行督导检查,逐月调度各项工作进展,确保取得实效。

(三)加强监督考核,保障处理设施效益发挥。制定的全市建制镇污水处理建设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多次组织现场检查,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项检查、季度进展情况通报和年度工作考核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开展。盐湖、稷山、临猗等县(市、区)对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还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分别对建制镇污水处理运行情况进行考核、不定期检查、日常检测等,并根据考核等次按量付费、按质奖励,激励运营企业优化流程,提升保洁质量和出水水质。河津市还对全市所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联合万家寨水务集团采取PPP模式进行运营,被评为全国先进试点县。

(四)加强对接协调。加强与省住建厅对接沟通,积极申请省级补助资金。2021年,全市已落实省级奖补资金5495.6万元,全部发放至县(市、区),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压力。

三、下步打算

(一)强化工作督导。在年度考核中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事关民生的重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督促各县(市、区)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切实加快项目进度;对严重滞后的县(市、区),提请市政府启动约谈问责程序。

(二)开展技术指导。从骨干建筑企业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市级帮扶指导组,对全市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开展巡查帮扶,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等问题,利用好有效的施工时间。

(三)加大资金申请。加强与省住建厅和市发改委的对接联系督促各县(市、区)加大资金申请力度,提前筹备资金申请资料,争取多元申请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助资金。

附件4

 

运城市城市管理局

关于《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

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现将对《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进环保工作有序开展

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工作全面部署推进,成立了由赵高堂局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环保工作专班,并按照具体任务和责任分工,划分了各项工作推进组。要求相关单位对照职责,制定工作方案,目标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环保工作扎实推进。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刀刃向内,正视差距、正视问题、正视不足对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精准施策、精准防控,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切实把环境保护工作做细做实。

二、采取有力措施,夯实环保工作治理基础

(一)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方面

一是实施了总投资约4.3亿元,年处理能力200万吨的运城市城区建筑垃圾清运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7条生产线全部投产试运行,生产区已全面建成实现运行;厂区其它附属设施、办公楼的主体等正在施工,预计202210完工二是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主建筑垃圾山清运。2021年共回收各类建筑垃圾1786470吨,拆除垃圾83400吨,资源化利用分拣回收利用108.45吨,再生产品利用83291.55吨;完成了安邑水库南侧、槐东北路、舜帝街、中银北路、紫云轩北侧建筑垃圾山清运工作,共清理建筑垃圾234189.1立方米,公共场所零散无主建筑垃圾1585171立方米。

(二)加快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进度

根据《山西省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四年攻坚行动方案》要求,2021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改造368.871公里。2022年完成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任务242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完成31公里,各县(市)完成211公里。

(三)加快推进汾河、涑水河流域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及沿线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扩建和提效改造进度

市本级城西污水处理厂与河津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已超过规定的80%,按任务目标要求,应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市本级已启动城西污水处理二厂扩容项目,河津市已启动污水厂扩建工程,计划202210月底前开工建设。此外,稷山县进水调节池工程预计6月前完工并投入使用;绛县污水处理厂调节池工程预计12月完工并投入使用;永济市城区污水厂、万荣县城西污水厂预计10月底前完成双电源改造。汾河、涑水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完成提效改造。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汾河、涑水河沿线城镇生活污水厂运营监管。

(四)加快推进“煤改气”、集中供热改造,巩固清洁取暖成果

一是清洁取暖“煤改气”情况。2021年我市“煤改气”工作任务是15847户(调整后为13127户),完成煤改气任务13874户,完成率105.6%,共涉及11个县(市、区)。其中永济市、闻喜县无煤改气任务。二是集中供热全覆盖情况。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替代地热井28眼已全部完成,覆盖范围内24个老旧小区进行集中供热改造已全部完工;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的7台燃气锅炉实施集中供热替代已全部完工,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56万平方米。2021年全市集中供热任务是17530户,完成18036户,占总任务数的102.8%

(五)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管控情况

一是健全体系制度,高位推动管控工作。制定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做到每个工地责任人明确、监管事项明确建立工地“六个百分百”巡查台账,倒排班次,依据各自实际制定夜间值班表,对重点工地实行专人值守,补齐工地全天候监管“最后一块拼图”,力争从有形覆盖转变为有效覆盖。二是全面履职尽责,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坚持服务型执法理念,集中力量加大扬尘污染案件查办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对“六个百分百”不达标工地、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抛撒、泄露、随意倾倒车辆和施工单位予以处罚。三是建立长效管控,巩固保持整治效果。建立详细的督查机制,突出考核重点,量化考核任务,制定了《“六个百分百”考核标准测评表》和《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治理验收表》,将“六个百分百”每一项都细化为工地现场的具体指标,一天一考核、一月一通报、一周期一小结,全力打造常态检查、随机抽查、定期核查的全方位考核体系。

(六)渣土车清运管控情况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围绕施工现场围栏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覆盖率、围栏、临边防护和塔吊喷淋设备完好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等要素,狠抓在建项目硬件提标升档,并将出入口摄像头信号接入执法二级平台,实现在建工地远程监控、实时监控、全覆盖监控。二是明确责任划分。对工地出入口周边100米范围内带泥上路、路面抛撒问题分别进行监管、处罚,加强违法车辆查处,倒追相关工地。三是健全共享体系。建立渣土车管理工作群,每天下午将当天出土的工地名称、车队信息、途经线路以及消纳场所进行推送,并进行监管,形成发现及时、移送迅速、整改彻底的闭环监管体系。

(七)“铁拳治污”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为全力推进2021年秋冬防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实现建筑工地规范施工、绿色施工开展了建筑工地“铁拳治污”专项行动。一是责任承包。实行执法队各辖区中队长为主责、分队副队长为专责、分队队长为全责的责任制,对于出现问题的工地由直接责任人负责落实、整改、跟进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标准,件件有落实。二是巡检督查。采取执法队市容中队、执法督察部、督察队三重巡查方式,即市容中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后,要求工地现场整改;执法督察部以整改前后对比照片为准,指派专人进行现场核验;督察队以整改清单为重点督查内容,对工地进行定期排查确保整治成果有效落实、长效保持。三是工地评级。利用无人机高空监测设备,每天两个时段(早上10:0012:00,夜间23:0001:00),对中心城区建筑工地上方30米、50米和100米的大气质量实地取样后汇总测评,对每周排名倒3的工地,采取警告、责令整改、公开曝光、经济处罚等手段,累计多次排名倒数的,将进行断水、断电、疏散工人、强行停工,并予以高限处罚。四是示范引领。在建工地作为示范样板组织各项目工地甲乙方负责人进行现场观摩交流,主动对标找差距、迅速整改促提升,真正把好的经验学好、用好、推广好力争让学习成果转化为治理成效。

(八)露天烧烤管控情况

一是通过日常巡查、定期摸查、集中整治等措施,对中心城区特别是夜市露天烧烤行为进行长效管控,坚持“打早、打小、打新”,始终保持高压惩戒态势,对拒不改正的露天烧烤作业工具进行证据保全,对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实行精准追责,2021年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取缔违规露天烧烤行为213起。二是要求夜市及固定门店在室内进行烧烤,禁止一切室外露天烧烤经营,积极协调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商户保质保量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并定期清洗同时对流动烧烤摊点多发、易反复的重点难点区域,采取错时执法、定岗固守等措施严抓严管,做到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遏制流动烧烤摊点蔓延趋势。三是建立每周五专项巡查制度,由执法队分队队长指挥、一线带队,对辖区市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执法督察部、督察队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着重查摆店外经营、露天烧烤等行为,坚持真查细改、固强补弱,确保市容市貌管理不缺位、标准不松懈。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环境保护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虽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但环保工作整体进度仍显缓慢,中心城区道路扬尘、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管控、渣土运输车违规作业、全市污水处理厂等工作上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加快推进。二是环境工作齐抓共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相关部门在履行环保职责上还不够协调统一,由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在处理环保任务与城市管理的具体问题上有时会出现偏差。三是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实施监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还没能做到全面管控,处罚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从而形成有效威慑。

四、下一步打算

认真贯彻省、市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城市管理工作的突出地位,查问题、找原因、提措施,持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加强责任落实进一步理清职责,明确任务,实行分片包干,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主动抓,确保责任落实。定期召开环境保护专项会议,真正形成城市管理领域环保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严格目标管理建立完善环境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制度,明确环境保护工作、保护效率、保护质量等方面的目标,细化具体考核指标,增强考核机制的可操作性。

(三)坚决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在工地扬尘方面,建立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责任体系,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每个工地都有责任人,每一时段都有巡查员。以最严厉的手段、最严格的标准进行硬核执法行动,组织开展零点行动,每天夜间进行集中查处,高压态势治理扬尘,实现中心城区空气环境的有效改善和持续好转。下好先手棋,做足提前量,打好主动仗,不单在当前阶段要“有病治病”,更要积极做好冬病夏治、夏病急治、顽疾专治、标本兼治、合力共治,确保管控工作无缝衔接、重点问题提早预防,实现扬尘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全方位改善。

 


附件5

 

运城市水务局

关于《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

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现将对《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一是重视制度完善,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健全我市河湖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市河长办结合机构改革后各部门职责调整和河湖保护工作需要,制定《运城市河长制各成员单位职责方案》为进一步发挥“河湖长+河湖警长”制度优势排解涉河湖矛盾纠纷、提升河湖管护水平、打击涉河湖违法犯罪等工作,促进协勤联动,更新了市、县、乡三级“河湖警长”名录,全市河湖警长共123名。

二是落实包保责任,保障堤防工程运行安全。市河长办全面落实《山西省河道堤防安全包保责任制管理办法(试行)》(晋河办〔202131号),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河道堤防包保责任制落实,对全市河流堤防进行堤段划分、明确包保责任单位,要求各县包保责任单位签定包保责任书并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全市共有51条河道纳入包保范围,划分堤段714个,涉及乡镇89个,村级包保单位639个,堤防包保管理员639名。

三是开展整治行动,切实推动河湖管理保护。高度重视省总河长1号令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工作的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治措施,迅速开展行动。制定了《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了市水务局工作督导小组,开展河道全面碍洪排查整治,确定排查范围及重点排查整治问题,严格工作时限及要求,推进河湖管护能力,确保行洪安全。主动承担督导联络作用,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河长制各成员单位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运河办〔20222号),有效发挥河湖长、河长办组织、协调作用,协调联动各级水行政、公安、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共抓落实,确保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一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总投资6.52亿元其中新绛县汾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治理长度3.2公里,投资5.6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计划4月份完工万荣县汾河入黄口生态修复保护工程试验段项目投资8500万元,已完成投资5980万元。二是2022年准备实施项目,总投资9.37亿元其中汾河流域稷山县干流段综合治理项目投资3.89亿元,已完成可研编制,正在立项河津市汾河干流堤防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投资1.18亿元,已于1月份开工建设,现完成险工段石方2.5万方,绿化栽植25万平方米黄河流域(万荣段)汾河治理保护工程河道治理长度20公里,投资4.3亿元,已落实中央资金1.33亿元,已完成初设批复,目前正在施工招标,计划4月份开工。

三、涑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快推动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提升涑水河入黄水质,改善河道水生态。一是持续实施涑水河生态补水,组织协调尊村引黄和夹马口引黄工程向涑水河生态补水,保障河道生态流量,改善河道水质,协调配合好小浪底工程引黄河水入涑水河各项准备工作,恢复流域水生态环境二是实施涑水河(伍姓湖入黄口)河道生态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2.1亿,治理河道长度40.84千米,修建防汛道路39.29千米,机耕桥改造32座。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经批复,资金来源已基本落实,预计下半年开工,工期二年,2024年完工。三是姚暹渠排洪通道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4.9亿元,对姚暹渠圣惠路至伍姓湖44.416千米河道进行拓宽改造,改造17座桥梁,修建防汛抢险道路,拆除并新建土桥分洪闸等。目前已经完成可研编制,省厅正在审查。

 

 

 

附件6

 

运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

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现将对《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落实能耗“双控”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高度重视能耗双控工作,狠抓企业节能降耗主体责任,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钢铁、焦化、化工、有色、建材五大行业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制定计划。对五大行业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按照山西省重点行业能耗双控行动方案,分别制定了钢铁、焦化、化工、有色、建材五大高耗能行业双控行动计划,确保每年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9%,到“十四五”末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8%

二是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根据行业特点,在钢铁行业,鼓励企业采用烧结环冷余热回收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力争年底粗钢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由去年的每吨532.5千克下降到525千克标准煤,预计可减少能耗4.7万吨标准煤在焦化行业,鼓励使用节能电机或变频电机替代等节能技术力争年底焦炭由去年的145.6千克标准煤/吨下降到130千克标准煤/吨,预计可减少能耗2.18万吨标准煤在有色行业,鼓励氧化铝企业采取余热回收利用等高效节能技术、电解铝企业推广应用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等节能技术、金属镁行业采取节能电机等工艺装备节能技术,力争单耗达到国家先进值。在化工行业,重点推动合成氨、甲醇、炭黑生产企业加强节能技术研发、改造、推广,持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力争年底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3%,预计可减少能耗1.56万吨标准煤。在建材行业,推广采用系统保温及余热利用等先进节能技术,力争年底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部达到国家先进值。

三是控制源头,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从源头上控制“两高”行业发展。加快实施产能置换。钢铁行业推进宏达、铭福、华鑫源产能减量置换工作,启动山西建龙限制类设备产能置换工作。宏达拆除450m³炼铁高炉和100平方米烧结机,置换1350m³炼铁高炉、220平米烧结机,年内建成投产;华鑫源建设1300m³炼铁高炉和100吨转炉,铭福建设1230m³炼铁高炉和130吨转炉。焦化行业,年底前淘汰阳光集团和新绛同瑞煤化24.3米焦炉,加快建设阳光安昆新能源369万吨焦化、龙门集团172万吨焦化和东方资源106万吨焦炉改造升级项目,力争年底前全部投产加快曙光、发鑫4.3米焦炉实施产能置换,力争2023年底前所有4.3米焦炉关停退出。

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动能转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打造重点项目。起草运城市打造新兴产业强市实施方案、运城市打造新兴产业强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实施《关于实施“213”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运工信函〔20219号),实行月调度制度,狠抓大运纯电动轻型客车及多用途乘用车扩建、建龙冷轧带钢、龙清环保年产6万吨高效活性炭、北都碳材料年加工6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成型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项目投产达效。

二是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去年召开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推进会,对全市打造以“合汽生材”为新兴产业地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具体思路和要求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补贴,通过省、市电视、报纸宣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打造相关内容。我市《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完成市直各相关单位意见征求,正在报送市政府走流程多次召开5G基站建设推进会议,组织运营商申报省、市相关专项资金项目(5G基站电价补贴)。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及智能制造组织大运汽车申报新能源汽车国补资金,亚宝药业、中磁科技等企业参加第12届中博会、第14届国家医药行业峰会。

三是加快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落实好《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运城市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运政发〔202038号),鼓励创办中小微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培育信息技术产业,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推动我市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健康发展。

四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技术创新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建设市校合作“五大基地”的行动方案》,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与全国知名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附件7

 

运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

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现将对《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区水龙头水监测

1监测点设置:据《2021年运城市城区水龙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运卫疾控函〔202116号),全市水龙头水监测共设置365个监测点,其中盐湖区设45个监测点,其余每个县、市设25个监测点。各监测点每季度各监测一次。

2. 监测指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常规指标和本地区可能存在风险的非常规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感官指标中的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中的耗氧量、氨氮、砷、镉、六价铬、铅、汞、硝酸盐氮、铝、二氧化氯、游离余氯共19项。

3. 2021年监测结果:监测结果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依据进行评价。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四个季度均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监测点数和项目数。每季度实际完成监测点数365个,全年1460份,所有监测点的检测项目结果均达标。

(二)城乡生活饮用水监测

1. 监测点设置:在城区饮用水监测方面,全市13个县(市、区)城区水共设122个监测点,包括市政供水和自建供水。水样类型包括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农村饮用水监测方面,对我市136个乡镇,每个乡镇设(含所辖村)3个监测点,共计408个监测点农村饮用水进行水质卫生监测。监测点的设置优先选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类型,其次是其它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同时包含了全市13个县(市、区)共39所学校末梢水的监测。

2. 监测指标: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盐湖区开展水质常规指标(放射性指标不要求)、氨氮及区域可能存在风险的非常规指标监测;其余12各县(市)城区和乡镇辖区对水质常规指标(放射性指标不要求)和氨氮指标进行监测。

3. 2021年监测结果:13个县(市、区)城乡饮用水枯、丰水期应检测1138份,实际枯、丰期各采570份,其中城市水244份,农村水896份,共检测了1140份,检测完成率为100.2%,达标水样1130份,达标率为99.1%

全市丰水期城市水各项监测指标均达标。丰水期农村水不达标水样6份,分布在新绛县(2份)、绛县(1份)和芮城县(3份)。不达标指标六价铬,分布在绛县和芮城县;不达标指标氟化物,分布在新绛县。

(三)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公开

为进一步推进城区水龙头水质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作,推动全面解决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特制定《2022年运城市城区水龙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市卫健委对监测结果每季度在卫健委官网进行公示。

(四)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情况

1. 现场监督检查:2021年全市城乡千吨以上水厂和城市其他水厂监督覆盖率达100%;全市二次供水单位监督覆盖率达100%;全市学校供水单位监督覆盖率达100%;协管巡查覆盖率达100%

2. 随机抽检工作:全年全市随机监督抽检水厂35家,关闭2家,其中,城市设计日供水千吨以上水厂15家,城市其他水厂3家,农村设计日供水千吨以上15家,监督任务完成33家,任务完成率94.29%,完结率100%。全市共开展水质检测单位33家,合格单位数32家,合格率为96.97%。其中,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和PH检测合格率均为100%,消毒剂余量检测合格率为96.97%

3. 疫情期间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城区内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制水净水工艺流程、消毒设备运行、水质检测等情况进行了严格检查,共出动卫生监督员30余人次,车辆10余辆次,出具监督检查文书10余份。

二、存在的问题

丰水期农村水不达标水样6份,不达标指标六价铬,分布在绛县和芮城县;不达标指标氟化物,分布在新绛县。造成六价铬和氟化物不达标可能由特定的地理环境或工业废水污染导致。

三、下一步计划

(一)不断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对辖区内饮用水水质监测能力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将任务细化落实到县(市、区)、乡镇,配备与完成监测任务相适应的人员、仪器、设备。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工作制度,实施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有效。加强监测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水质基线调查,建立起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充实基层检验队伍,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和增加基层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保证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规范水质信息公开工作。按照《2022年运城市城区水龙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每季度定期对城区监测点水龙头水质卫生进行监测,按时对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公开。水质信息要及时,解决好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完整等问题。明晰公开标准,增强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建立健全水质信息公开细则。

(三)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加强日常卫生监督,主要监督检查供水单位(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是否落实供水设施卫生防护、是否落实水质处理消毒、是否落实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所使用的涉水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落实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检测、是否落实供管水人员健康体检和业务培训等工作。加强与住建、水务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将对饮用水供水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通报住建、水务等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疫情期间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为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群众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进一步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制水工艺流程、消毒、检验环节进行严格检查,指导规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