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2022年上半年计划执行和经济运行情况的报 告

运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2022年上半年计划执行和经济运行情况的报  

 

——2022829日在运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平安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2022年上半年计划执行和经济运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超预期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市第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作出了运城贡献。

(一)主要指标实现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1.2亿元,增长5.2%,增速高出全国2.7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总量排名全省第5,增速排名全省第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高出全国5.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7.2亿元,增长10.5%,增速高出全国4.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5.1个百分点,总量排名全省第2,增速排名全省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4.7亿元,下降0.8%,增速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总量排名全省第3,增速排名全省第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7亿元,增长5.5%,增速低于全省23.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244元,增长6.3%,总量排名全省第8,增速排名全省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747元,增长6.1%,总量排名全省第8,增速排名全省第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

(二)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工业“四大行动”有力实施。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上半年全市“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199户,达到入规条件的96户,培育数量全省第一。腾茂科技、寰烁科技等1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投晋南建筑、蓝科途新材料科技等7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优势产业壮大行动,确定精品钢、铝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产业链,确定了山西建龙、阳光焦化、中铝山西新材料等10户“链主”企业,以及28户“链核”企业、200户左右链上企业。其中,大运汽车、亚宝药业、中铝山西新材料、银光华盛镁业4家“链主”企业被列入省级20家“链主”企业名单。实施“合汽生材”成形行动,组织14家企业申报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新培育“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累计达到78家。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亚宝药业甲钴胺注射液通过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荐中磁科技、宏光医玻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组织推荐四方元硕、锐志电子、智通时代、神海科贸等19家企业申报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截至6月底,全市新建11945G基站,累计建成5054座,实现市县城区连续覆盖和乡镇重点区域覆盖。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打造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5万亩,开展“科技壮苗”行动,促进小麦一二类苗由25%增长到80%。上半年,全市夏粮面积421.2万亩,总产13.64亿公斤。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4.7万亩,产量82.7万吨,新改建设施蔬菜基地4800亩,新发展特色露地蔬菜6000亩。生猪出栏204.28万头,水产品产量1.2836万吨。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183.2亿元,增长19.5%。“万荣小麦”“闻喜茼蒿”“闻喜香菇”3个农产品入选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旅游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岚山根·运城印象和平常街均被评定为山西省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实施全域旅游“城景通”项目,开通盐湖中条旅游专线、盐湖至永济、盐湖至芮城三条线路。利用11个河东驿站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达到91%,退回金额834万元。组织开展文旅消费惠民月活动,面向全市发放文旅消费券200万元,累计核销181.2万元,带动消费587万元。服务业支撑作用发挥明显。出台实施《运城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2年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和提质增效。截至7月底,市县两级财政投入9500万元发放数字消费券,累计核销和发放补贴近5000万元,拉动消费10.7亿元。印发实施《关于促进运城市网络货运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推进网络货运行业健康发展。山西佳惠科技5G智能检测云平台入选国家卫健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大禹生物在北交所成功上市。广场社区、学苑社区、星河社区、五洲观澜社区等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重点试点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61.3亿元,增长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2%

(三)项目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深入实施。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307个,总投资2012.0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000亿元的67.07%。组织2批共31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47.2亿元。先后开展了一、二季度项目观摩拉练和综合考核,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项目谋划工作有力有序。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全市共谋划20232025年计划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471个,总投资超2万亿元,其中重点推进的项目1092个,总投资9249亿元。项目要素服务保障高质高效落实。通过市级领导和县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实现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包联全覆盖,市级领导干部和牵头部门常态化下沉企业和项目一线439次,发现和梳理问题208个,协调解决158个,问题办结率76%1311”重大项目建设超序时进度。省市两级重点项目229项,总投资1931.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327.4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185.8亿元,投资完成率56.8%。省级重点项目71项,年度计划投资175.5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90.4亿元,投资完成率为51.5%亿元以上大项目带动有力。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375个,同比增加60个,完成投资232.4亿元,增长16.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4.4%,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为79.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

(四)创新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举办高校科技成果推广活动,收集挂牌科技成果供给库493项。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省内外名校,在八大行业细分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2022年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征集工作全面展开。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实施高企申报质量提升工程,向省厅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2家。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向省科技厅推荐268家,入库195家。创新平台培育成果丰硕。盐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被认定为国家级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向省厅推荐1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市省级科技孵化平台达到19家,总面积达到23.75万平方米,常驻初创企业数量520家,从业人员5888人。科技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上半年,争取到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3200万元,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由探索类)1289万元。全市25家省级科普基地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运城科技大市场举办成果发布、校企供需对接等精准对接活动共13场次,累计发布路演技术项目超过50项。

(五)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开发区改革持续深化。全市12个开发区基本实现全员聘用制,聘用人员1023人。12个开发区开展“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项目数量共82个,总投资248.9亿元,供应标准地82宗,面积5981亩,供地规模继续领先全省。全市各开发区累计为409个投资项目提供了领办代办服务,累计代办事项995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纵深推进。垣曲一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有序推进,垣曲二期、河津、绛县3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全部列为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芮城县庄上村试点推广光储直柔项目,是国内首个分布式新能源综合示范应用项目,为探索实现整县域分布式光伏建设提供了路径参考。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60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目标已完成57项,总体完成进度95%。永济纺织厂职工安置工作全面启动,基本完成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脱钩改革和县属企业公司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深入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基本完成。上半年,新增“支小支农”融担业务6.3亿元,在保余额11.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441户;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832万元,在保余额1.1亿元,服务创业主体650户。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力度不断加大。组织4家玻璃器皿企业和脱贫地区企业报名参加第131届广交会、4家企业报名参加2022年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积极推动运城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有关工作,完成运城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省级预验收。

(六)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盐临夏一体化进程换挡提速。成立盐临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工作调研。起草编制了1+3”规划方案,谋划盐临夏一体化重大项目379个,总投资4357.57亿元。城市更新行动步伐明显加快。截至6月底,全市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开工839套,棚改建成664套,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发放1052户。老旧小区改造开工27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开工41部,完工23部。“修残补损、舒心出行”市政公用设施专项整治行动高标准完成。禹西路、八里铺村口等10处易涝点改造全面完成。我市被列入省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对中心城区21处“小产权房”项目全部采取“一专四断”措施,对11处“小产权房”项目的16个基坑全部进行强制回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芮城获批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试点县,稷山姚村、万荣庙前村、盐湖西张耿村等7个乡村成功入选“山西美丽休闲乡村”。设立14个消费帮扶销售平台,累计助销农产品8014万元,带动脱贫人口5.14万人。全市251个帮扶车间开工244个,吸纳就业939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284人。“万企兴万村”活动深入开展,全市脱贫劳动力17.66万人中外出务工10.96万人,比去年增加3.45%

(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一网通办”水平持续提升。依托山西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共录入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1279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三级以上网办率达到100%,四级网办率达到95%。电子证照系统完成86类模板打印证照上传入库,基本实现信息共享。“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深入推进。持续压缩市场主体开办时间,网上提交申请全部在0.5个工作日内办结,推行新设市场主体“零成本”。上半年办理“证照分离”4种改革方式累计总量9774件,惠及企业9660户。政务服务不断创新优化。上半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共接待办事群众265074人次,日均2300余人次,累计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1万余件。全面推行周六周日6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照常办理,规范运行“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半年完成交易项目1032项,交易额80余亿元。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落实1+1+9”工作推进机制,金融支持助企纾困增效,财税支持落实减税降费,统筹用地等要素保障。截至6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497482户,比2021年底净增长70596户,增长16.54%,增长量排名全省第1,增长率全省第4

(八)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双十工程”共谋划实施项目351个,总投资116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0亿元。截至6月底,开工项目264个,开工率75.21%,完成投资89.18亿元,完成率49.54%。完成黄河和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工程任务3.685万亩,完成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任务0.75万亩。“五条绿色走廊”建设进程加快。印发实施年度行动计划,组织人员开展专项督导。“五条绿色走廊”共谋划项目315个,总投资5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8亿元,开工项目222个。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围绕臭氧削峰、扬尘污染防治、涑水河保卫战、农村污水治理开展强力攻坚。上半年,全市臭氧、PM2.5同比大幅下降。涑水河张留庄断面COD浓度24mg/L,达到管控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利剑斩污”、黄汾河流域“清废”等专项执法行动,共下达处罚决定书129起,处罚1003.8万元。10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开工49个,完工16个。

(九)民生福祉明显增进改善。稳就业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583场,累计发布岗位信息29.3万余个;组织专车410车次,劳务输出就业22.87万人。积极推广“河东家嫂”“闻喜花馍”两个省级品牌,重点打造“平陆电建工”“万荣防水”等劳务品牌。运城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5600万元。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市现存校外培训机构747家,其中非学科类724家,高中学科类23家,压减率达52.5%,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机构实现清零。发布《2022年运城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通告》和义务教育学校分类情况、服务片区划分情况,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全市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84所,完工6所,其余正在加紧建设。健康运城建设有序推进。组建完成以运城市中心医院为牵头,市直和13个县(市、区)医疗集团共同参与的城市医疗集团,全市9家县级医院纳入国家首批“千县工程”名单。在全省率先召开全市建设中医药强市大会,积极推进中医药强市战略。严格做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上半年共有1762个村卫生室达到“六统一”标准,完成率81.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持续用好支持中小企业35条政策,稳岗返还企业1750家,返还5228.46万元,惠及职工14.14万名;继续执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惠及企业3273家,涉及从业人员17.64万人,减免失业保险费8230万元。持续引深参保扩面,引导新业态人员积极参保,参保扩面覆盖新增32929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成功举办。组织绛州鼓乐、稷山高台花鼓、稷山走兽高跷在解州关帝庙、岚山根、盬街、平常街开展非遗进景区演出,取得良好效果。山西省鼓乐“群星奖”节目巡演56场。推荐《中条山上党旗红》申报中国艺术政府奖“第17届文华奖”。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各级各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4925人(次)、1564个检查组,排查整改问题隐患5693条,责令停产整顿企业44家,责令限期整改441家。开展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集中行动,共排查治理隐患12831项(重大隐患8项)。上半年,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数同比实现“双下降”。

二、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规上工业增速排名全省靠后。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低于全省(11%2.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9。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11个行业大类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比一季度增加3个行业,较去年同期增加9个行业。炼焦行业作为我市工业增加值占比第三大行业,自12月份以来,累计增速虽然呈现持续回升态势,但仍处于负增长区间。

(二)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恢复缓慢。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5.0%)比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疫情对接触性服务领域、物流领域冲击较大。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9%,比一季度(4.4%)回落2.5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0.9%)、住宿餐饮业(−1.4%)、房地产业(−1.9%)增加值增速均为负增长。

(三)部分领域、县域投资贡献不够。上半年,全市一产投资下降12%,低于全省(3.4%15.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9,下拉全市投资1.2个百分点。其中,稷山、万荣、闻喜、永济、绛县一产投资均为负增长。从县域情况看,永济(−1.6%)、盐湖(8.2%)等2个市(区)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受疫情反复、多点散发和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多重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8%)虽高于全省(−1.4%0.6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5,但同比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全市重点监测的7家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人数共计177.7万人次,下降34.2%;实现旅游经营收入4365.3万元,下降36.4%

(五)生态环境治理还存在明显短板。上半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虽然同比下降7.1%,但PM2.5浓度同比上升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仅为56%,涑水河张留庄断面是全省唯一没有退出劣Ⅴ类的水体。

三、2022年下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实施,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创新驱动,构建良好创新生态。聚焦“六新”突破,统筹推进省委、省政府“111”“1331”“136”工程在运城实施,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一是抓创新平台升级。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谋划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发力。发挥大市场“桥梁”作用和清控基地“孵化”作用,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40亿,促进产学研合作20项,开展各类活动40场、“双进”交流20次。二是抓创新主体培育。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积极开展第三批、第四批高企申报,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16家。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不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队伍“扩容”。三是抓核心技术攻坚。加强与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重点支持混凝土外加剂、潜水泵等优势产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对接,加快征集凝练2022年度“揭榜挂帅”项目,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突破20项关键核心技术。四是抓创新人才聚集。深化“运才兴运”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省校合作,抓好智库合作,推动引才工作量质齐升。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活动,全年培育职业技术经理人200名。鼓励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五是抓治理能力提升。用好科技创新券,积极发挥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作用,盘活现有科研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激发主体创新活力。

(二)坚持项目为王,抓牢抓实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硬支撑、硬抓手。一是坚定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策划开展京运两地产业对接会、珠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题招商、长三角“合汽生材”合作发展等重大招商活动,做好十大产业链招商重点推介。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发挥好考核激励的指挥棒作用,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排座次、以项目定奖惩,持续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积极运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等政策性金融工具,谋划储备专项债券项目,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精准录入储备项目,提前建立并做大做实2023年专项债券盘子,确保入库项目形成“储备入库一批、发行使用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快办理用地、规划许可、环评、施工许可等,督促做好征地拆迁等各项开工前准备工作。三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落实市级领导“一联五”包联工作责任制,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土地、规划、能耗、资金、电力等问题进行台账管理,分类分项梳理,定期交办,限时办结。持续推进71个年度计划投资175.5亿元的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和229个年度投资327.4亿元的“1311”重大工程项目。

(三)聚焦“四大行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好国家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8条、省70条及我市40条政策举措,千方百计稳定大企业生产经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活力,提振发展预期,高质量推进“四大行动”。一是推进优质企业引育行动。持续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实行“一线索一专班”,引导更多高端平台、重大活动、龙头企业和关键人才落户运城。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23家。强化对已退规企业的跟踪帮扶,力促退规企业“返规上规”。二是推进优势产业壮大行动。大力实施415”战略,发展壮大十大工业产业集群。钢铁行业实施“135”发展计划,以山西建龙为龙头,整合组建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产业集团。绿色焦化产业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依托阳光集团、中信金石、永东化工等骨干企业,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实现绿色、集聚、智能、高端化发展。落实全省、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精品钢、铝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实施政策兴链、龙头引链、项目固链、创新强链、招商延链、金融活链、消费稳链“七大行动”。三是推进“合汽生材”成形行动。“合”的方面,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和“5G+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年底建成5G基站总量达到5000座以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年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企业15家。“汽”的方面,重点推进大运汽车纯电动轻型客车及多用途乘用车扩建、山西运玉新能源汽车配件园等项目。“生”的方面,依托亚宝药业、石药银湖、华康药业等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推进朗致集团医药物流基地、同济药业甲硝唑原料药自动化改造等项目。“材”的方面,重点抓好北铜新材料新建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梅山湖年产6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力争到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达到220户,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增加值增长8%,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四是推进数字赋能提升行动。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壮大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围绕乡村振兴,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持续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优”发展两篇文章,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一是狠抓稳粮保供。推进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28.2亿公斤以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启动运城市10万亩高质高效韭菜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争取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0万亩,产量达到260万吨。提升渔业发展水平,重点推进海大渔业盐湖基地,芮城县鲟鱼养殖基地、永济对虾养殖基地、临猗县设施渔业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确保全年完成2.6万吨目标任务。二是狠抓“三强一增”。推进科技强农,推进40个农业物联网基地、10个智慧农业系统建设及应用,组建现代种业联盟,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推进机械强农,实施盐湖区2022年“机田证”一体化项目,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3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推进品牌强农,深化“南果”战略,建设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推进“运城苹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全年新认证绿色食品90个、“圳品”21个,“圳品”基地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推进农民增收,坚持开拓多元增收渠道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四项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三是狠抓农业产业转型。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培育3-5个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创建5个山西美丽休闲乡村,推荐1-2家全国乡村特色产品或乡村工匠,持续推进芮城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点县和山西晋南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485亿元,十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67亿元。

(五)坚持多措并举,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交通运输、科技服务、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服务业,持续夯实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积极争取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在我市布局建设,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积极谋划和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充分发挥省重点晋南智慧(农产品)物流基地作用,再申报一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进一步提升物流园功能,引导多式联运融合发展。二是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争取全年新增2家企业上市(含在审),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含在审),20家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晋兴板”挂牌。提升打造运城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提高银企“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效率。三是强化消费拉动作用。开展数字消费券发放、“幸运送大礼”发票摇奖、“汽车生活节”展示展销、“好吃运城 云购河东”及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等系列促销活动,加快打造“黄河大鲤鱼”“舜帝烧饼”“关公羊肉泡馍”“后土神仙鸡”等“四大名菜”。发展货郎经济、后备箱集市等,进一步激活城乡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四是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加强与京东、拼多多等国内电商龙头企业联系,争取在电商培训、网店运营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我市电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争取更多县获批乡村e镇项目建设。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县域商业繁荣。五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施好关公文化产业园、池盐文化博览园等26个核心项目。推进关公故里、五老峰等创建5A级景区。打好根祖文化牌,加快建设河东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和古中国成语典故园。高标准办好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

(六)突出协调融合,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入推动1+5”功能组团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三翼七支点”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一是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实施好中心城区园林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加强对背街小巷、卫生死角的保洁覆盖,持续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加快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和海绵城市创建,打通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末端堵点,加快推进城西污水处理二厂建设,持续开展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提升城市水环境安全。二是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盐临夏一体化发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稳妥推进乡镇撤并、撤乡改镇、行政村撤并。抓好重点镇和特色小镇建设,持续打造一批主导产业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叠加融合的特色小镇。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三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项逐条对照核验国考、省考反馈问题,确保高质量整改交账。因地制宜发展“门槛低、市场稳、投入少、见效快”产业项目,推广平陆务工就业经验,狠抓产业增收、务工就业增收、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进一步强化全市101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建设,抓好56个扶贫车间、21个产业园区就业带动,把易地扶贫搬迁点建成“五面红旗”示范点。

(七)紧盯重点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改革定力,以深层次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开发区改革。加快推进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转型项目,优先解决要素保障问题,确保全市开发区全年签约项目总投资完成1000亿元,“三个一批”项目“三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确保标准地供应宗数占工业用地宗数不低于80%,确保“三改”集成办理率不低于20%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终结山西农药厂、永济纺织厂破产清算程序,加快煤机厂土地出让进度,推动新纺、新机、煤机、磷肥厂四家企业打包改革改制工作,确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在年底前高质量收官。三是深化能源革命综合试点改革。提前谋划未来两年我市能源革命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项目。积极推进能源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大力推动能源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主动向上对接,加快河津、绛县、垣曲二期3个抽水蓄能项目前期进度。四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整合优化盘活存量资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健全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机制。五是持续推动开放发展。稳定对外贸易规模,力争实现进出口增长10%的目标任务。加强外贸政策和实务培训,培育发展一批外贸骨干企业和潜力企业。发挥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发挥好出口信用保险功能,全年投保出口企业70家以上。全力推动运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航空口岸正式开放。

(八)聚焦“双碳”目标,构建优美生态环境。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牵引,以建设“五条绿色走廊”为突破,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一是深入推进“五条绿色走廊”建设。加快谋划实施永济城镇污水处理厂下游尾水人工湿地、退碱水整治、伍姓湖治理、万荣县城区尾水人工湿地等重点项目;全面推动完成10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助力打造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快推进总投资5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5亿元的“五条绿色走廊”建设项目。二是大力开展绿满运城行动。充分利用雨秋季造林季节,抓紧做好春季实施工程的补植补栽和剩余任务的开工实施,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继续抓好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工作,确保按期完成评估,尽快明确我市造林绿化空间。三是坚决打赢“夏季大会战”。持续开展夏季“大会战”专项行动,力争“大会战”期间臭氧浓度同比下降5%以上,PM2.5PM10同比下降8%以上。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业污染防治、完善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体系、强化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项目支撑、加强协调调度、严格执法监管、强化监督问责等九方面措施,全力确保11月张留庄断面退出劣V类。四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紧盯重点行业、关键环节,持续开展涉危废企业专项检查、黄汾河流域“清废行动”、秋冬防空气质量保障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违法向城市管网及河道倾倒工业固废、废水的执法力度。五是精准帮扶重点行业企业。以运城市“春节蓝”功勋企业和铸造、建材行业为重点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全力解决企业整改难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九)严守发展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稳定提升就业质量。强化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多渠道开发城乡社区就业岗位,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加速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向我市集聚,打造招才引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二是不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加大公办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改造建设力度,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稳妥有序推进公办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推进运城幼专升本。持续推进“1331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做好验收。三是深入推进全民健康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步伐;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提高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待遇;扎实推进医改各项任务落实,持续巩固和扩大医改成果。四是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体系,严格落实“第一落点”排查管控,扎实做好重点行业重点机构重点人员核酸筛查,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加快集中隔离场所改造储备,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稳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五是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严防交通、建筑、煤矿、燃气等方面安全事故。强化监测预警,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变化,确保安全度汛。六是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重大领域风险,统筹做好扫黑除恶、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等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全市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