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情况的报告

运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情况的报告

 

——2022829日在运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近年来,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市抢抓政策机遇,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明显效果。现将全市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2017年至2022年,我市连续6年承担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8亿元,完成托管试点任务面积170万亩。目前,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领跑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7%。全市具备一定规模和服务能力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约2171个,服务面积约600万亩,带动小农户60万余户,我市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一套以农户为主导,围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果树等经济作物,提供三大服务方式的“运城模式”。一是“五个统一”的全程托管,即服务组织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统一组织耕种,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统一组织收获运输,统一进行秸秆还田,实现了“你的地我来种,管理归我,粮食归你”的无忧托管效果。二是“按需点菜”的半托管,即根据农户的生产需要,提前签订服务协议,服务组织按时为其提供多个自选环节托管服务或关键环节综合托管的定制化服务。三是“个性化”的单环节托管,即农户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个单一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的模式,帮助农户解决了个性化的生产难题。实现了四个全省第一:托管服务面积位居全省第一;第一个以市政府文件出台农业生产托管方案的地市;首家要求所有参与项目作业的农机安装GPS系统;率先将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与农业生产托管相结合,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集体经济怎么发展、农民怎么增收”难题。

二、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近年来,我们把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稳步推进。特别是自去年12月《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实施以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推进,坚持农户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指导、基层组织服务的原则,从试点先行、党建引领、节本增效、智慧托管等方面来推动:

(一)试点先行,全面覆盖,农业生产托管稳步推进。2017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农业生产托管国字号试点已经从万荣县一家发展为13个县全面覆盖,各县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各有千秋。全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突出重点环节、扩大覆盖范围、集中连片推进”的总体思路,形成了市级紧盯关键环节监管,县级狠抓项目实施的良好模式。为确保项目有序实施,出台了《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对项目的启动、实施、验收、责任追究等各环节严格加以规范。13个县(市、区)均成立了以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农村、财政、农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生产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全程跟进督导,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了自上而下责任层层分解、任务人人明确。去年,我市稷山县作为全省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3个县的其中之一,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全省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5个组织之一,将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业态、模式、机制,着力树立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行业标杆和县域样板。

(二)党建引领,主体多元,集体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托管循环互促。为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和居间优势,我市率先走出了一条引导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与农业生产托管循环互促的路径,已经成为“运城模式”的亮点全面推广,这一举措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肯定与支持。按照运城市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五年行动方案精神,到2022年底,全市共有146个涉农乡镇要全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为将这一目标贯彻落实好,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明确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提出了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直接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居间服务、集中流转细碎耕地再托管三种具体模式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县乡村积极响应,全市17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各村已经因地制宜形成发展计划,将实现约3000万元收入。

新绛县阳王镇阎壁村是全市首批“五面红旗村”,该村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以500亩机动地入股、种粮农户以自有土地入股”的方式创办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法人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一方面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另一方面与农机手签订服务协议,统一进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桥梁”作用和“统”的功能,将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万荣县高村镇乌停村因地制宜探索出“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农户”的托管运营模式,助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集体积极对接田航农业,围绕果树开沟施肥、剪枝除草、植保打药、枝条粉碎等环节,以联硕果园为平台,探索出了“以株定亩、以地入股、统分结合、联产联营、规模适度、利益聚享”的果业发展新路径,为果农提供单环节、多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服务,通过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既把广大果农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又减少了投资成本,既激活了土地资源要素又增加了集体收入。预计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实现村集体和农户的利益双赢。芮城县学张乡窟垛村成为全省首家采取“公司保底+农户分红”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模式的村集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山西云丰格瑞有限公司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合作协议,将土地分类管理,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对盈余部分进行分红。议定一类地保底款每亩500元,产量基数小麦800斤,玉米产量基数1100斤;二类地款保底每亩400元,小麦产量基数600斤,玉米产量基数800斤。超出产量基数部分,由农户、村集体、托管主体三方按一定比例进行分红,实现公司、农户、村集体的三方共赢,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每年将直接增加40万元左右。

(三)管理科学,严格程序,中央惠农政策落地生根。一是重点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生产,优先支持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薄弱环节的生产性服务,同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果树、花椒等经济作物的托管。二是通过公平公开选择服务组织、层层签订服务合同、先服务后补助、及时绩效考核追踪、实行退出机制等6项措施,做到了“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质量有保证、过程有监管”。特别是我市在全省率先要求所有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作业的农机全部安装GPS系统,服务面积以GPS显示数并且经农户签字的面积为准,有效避免了服务组织与农户因服务面积不确定而产生的矛盾,也避免了服务组织虚报作业面积,真正把补贴款用到实处。三是服务对象要进一步突出小农户,安排服务小农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补助资金或面积,占比应高于60%,坚持把惠农资金用之于民。四是严格资金补助标准与补助方式。原则上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30%,单季作物亩均各关键环节补助总量不超过100元。补助资金要坚持让小农户最终受益这一原则绝不能改变。

(四)节本增效,绿色生产,拓展农户和主体增收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稳定农业生产的核心。实践表明,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服务组织集中采购、集成技术、标准作业、统一服务、订单收购等,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的作业能力和分工分业专业化服务的效率,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同时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民获得了务工收入,从而实现劳动力在打工和种地之间的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另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技术装备先进,统防统治、科学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能力强,实现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促进了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市,试点区域全程托管后,粮食亩均增产20%、亩均节本增收300元以上、托管服务主体收入增加20%,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实际效果。

(五)构建平台,智慧服务,以“数字”提升托管服务。今年,我市建立了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农户与多元化服务主体、金融机构合作的桥梁,将涉及生产托管的组织、技术、物资、生产、销售等信息导入平台,用“大数据”协调指导生产托管工作,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将进入新时代。在应用乡村资产数字化读物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将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总基调,积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引导能力突出的组织参与平台建设。聚焦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加强安全管理,加快农业数字化改造,构建集体资产与经营主体自有资产齐上链、市县乡村相互配合的大格局,提升全市数字乡村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市发展生产托管所需要的技术条件、装备设施、服务主体等,都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基础,已经基本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业,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正从“积累量”向“提升质”转向。但农业生产托管还面临着农民知晓度不高、服务主体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宽、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农业经营方式事关全局,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我们将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坚持从实际出发,搞好分类指导,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不断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一是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发展多种托管模式。二是凝聚发展合力,因势利导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特别是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和居间优势,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与农业生产托管循环互促共同发展。三是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循序渐进拓展服务领域。四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标准建设、服务价格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促进农业生产托管规范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