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进展情况的报告

——20221117日在运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陈  杰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专班统筹、行业推动、市县落实、开发区跟进”的工作格局,多措并举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推动、全市域支持的良好态势。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10月末,全市市场主体数量507196户,较2021年底增长18.81%,其中,企业130665户,占比为25.76%;个体工商户361504户,占比为71.28%;农民专业合作社15027户,占比为2.96%。

截至10月末,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7675户,同比增长87.01%,其中,新登记企业33924户,净增长24160户,净增长率22.68%;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038户,净增长617户,净增长率4.2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2713户,净增长55533户,净增长率18.15%。

截至10月末,全市第一产业市场主体62946户,净增长73.75%;第二产业市场主体45277户,净增长13.42%;第三产业398973户,净增13.75%。

二、工作亮点

(一)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

1. 市场主体总量平稳增长。截至10月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507196户,净增长率18.81%,完成全年序时目标,市场主体总量居全省第一方阵。

2. 新登记市场主体质量有效改善。今年以来,全市新登记企业33924户,净增长24160户,增长22.68%,增长率排名全省第一。

3. 千人拥有市场主体稳步提升。全市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06.23户,较2021年末的90.27户上升了15.96户;全市每千人拥有企业27.37户,排全省第三,增长42.30%,增速全省领先。

4. 涉税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截至10月末,全市58806户新登记市场主体办理税务信息确认,占新登记市场主体49.97%,全市累计涉税市场主体占比达到45.06%。

(二)运城经验做法得到高度肯定

我市推行的“零距离、零收费、零延时和零投诉”的“四零”服务机制,被省政府列为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创新案例,蓝佛安省长批示要求把我市的“四零”服务机制和商事登记“四级”全帮办体系建设等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2021年我市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被省政府评定为优秀等次,2022年6月2日,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予以督查激励,是我省唯一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获此殊荣的地市。《山西信息》第71期印发“运城市以‘五项举措’激发市场活力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山西日报》5月23日头版刊发“运城9大行业专班助力市场主体活力倍增”。

三、主要措施

(一)高站位谋划,促进市场主体多起来

一是高位驱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市场主体培育纳入全市“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场主体培育“十四五”专项规划》,印发《关于开展全民创富行动加快市场主体培育的实施意见》。市政府高标准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书记、市长每季度带队观摩,市工作专班和9个行业专班均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先后召开1次动员部署会、3次工作推进会,17次协调培训会。

二是专班发力。创新推出市场主体倍增“1+1+9”工作机制,实行牵头单位负责制,各工作专班促进本行业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计划,构建起条块结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一周一分析,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调度,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业务支持;以年度考核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政策落实落地,达到市场主体“质”“量”同增效果;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运城日报》开辟专栏,开设“每周一课学政策”大讲堂,先后组织各类政策解读17场次,培训市县工作人员6300余人次。

三是示范引领。组织召开万荣现场会,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形成真实基础上的高速增长态势;宣传总结芮城县“强化链主企业引领,扶持小微特新企业,推动市场主体提档升级”经验做法,得到省工作专班的高度肯定;运城开发区新开办个体工商户免费领取首套印章做法在全市推广,我市市场主体开办在全省率先实现“零成本”“全覆盖”。

(二)创优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活起来

一是强化“四零”服务。零距离即“九有”标准便民服务中心市域乡村两级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专项资金投入,进一步促进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零成本即推出“企业创业”大礼盒和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大礼包”,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场主体开办“零成本”;零延时即深化“五减”专项改革,审批环节平均减少32%、申报材料平均减少25%、审批时限平均压缩76%;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两级全覆盖的15个“7*24小时”自助大厅,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不打烊”;零投诉即构建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大厅191项公共服务事项和301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评价全覆盖,实现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参评率、企业和群众的工作满意度、整改率100%;完善12345市长热线营商环境专席制度,受理各类营商环境类诉求,确保企业和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是强化改革推进。将工改工作任务指标纳入到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体系,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重点项目建设及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力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改革,以改革驱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力市场主体倍增。目前,全市企业设立网上审批当日办结率96%,社会投资核准类、备案类项目压缩至42个工作日、35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审批类项目压缩至50个工作日;136项国务院确定高频政府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同办”“全省同办”,22个项目取得“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阶段施工许可证,有效节约项目开工建设的跨度用时。

三是强化全帮办助力。积极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在市县政务大厅、各县市场监管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设立代办点,开展商事登记帮办代办服务,并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帮办体系提档升级,帮办代办网点由2021年底510个增加到目前的1206个,帮办代办户数占到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0%以上。

四是强化监督问责。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开展2轮32次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发现各类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19条,挂牌督办46件,目前办结45件。全市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166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0人。组织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大型电视问政系列节目,公开曝光典型案例,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接受质询,推动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社会共识。

(三)强化政策落地,促进市场主体稳起来

一是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86.67亿元,较年初增加283.74亿元,同比增长19.67%,增速全省排名第一。二是财政支持。市财政下达市场主体发展相关资金6.24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6029亿元,市本级财政资金2.638亿元。三是土地支持。全市共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67宗,供地面积1466.21公顷。其中以出让方式供应258宗,供地面积566.09公顷;以划拨方式供应209宗,供地面积900.12公顷,有效保障市场主体发展用地需求。四是科技支持。依托运城科技大市场统筹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资源,累计培育技术经理人560名,企业政策联络员602名,累计促成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48.09亿元;本级财政已拨付科技项目资金406.2万元。五是能耗保障支持。全市争取批准使用能耗项目有64个,涉及能耗增量56个项目,合计增加能耗73.85万吨。

(四)搭建十大平台,促进市场主体强起来

一是搭建平台。根据省委省政府48条意见、78条措施搭建十大平台,制定专项方案,对“十大平台”建设目标和任务进行界定,明确各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二是特色推动。各牵头单位立足行业实际,平台建设各有特色。设置了3处高标准的特色商业街区,点燃了城市“烟火气”。推出了“文旅盛宴 惠民运城”“乐游服务 智慧运城”“品味经典 蒲腔运城”“千号联动 云游运城”“百万旅人 话题运城”5大主题,12大系列,100余场文旅活动。精心打造特色专业镇,2022年我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镇,万荣县汉薛镇获批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镇。三是扶持培育。市工信局以全市 4 家省链主企业为龙头,在全市选取10家“链主”企业,以及28户“链核”企业、200户产业链上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培育,促成山西大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四、存在问题

(一)各县市场主体增速不均衡。目前,虽然我市已完成年度增长任务,但各县增速不均衡,发展快的县增速达25.19%,增长慢的县增速仅12.20%。

(二)市场主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的企业占比大小反映市场主体的质量,特别是二三产企业的数量。虽然我市二三产企业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但企业在市场主体中的占比仍然较低。

(三)涉税市场主体需进一步提升。虽然今年以来新登记涉税占比明显提升,但我市排名仍处于全省第五,各县间增长很不均衡,差距达到38%以上。

(四)新登记企业注销率较高。截至10月末,受疫情影响,全市新登记企业注销率达7.72%,反映出部分县市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方面还有差距。

(五)工作专班能力有待提升。各县(市、区)工作专班作用发挥不够。各行业工作专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五、下步打算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协调调度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加大改革力度,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开放开明的人文环境和优质完善的要素保障环境,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强化政策落实落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48条意见和78条措施,对照“两个任务清单”中的具体任务,逐条逐项进行落实,确保“条条落实、句句兑现”。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符合运城特点的支持政策和工作举措,确保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目标任务实现。

(三)加大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明确“十大”平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制定激励措施,以平台建设促进市场主体培育发展。

(四)突出重点工作任务。提高市场主体的质量,重点在反映市场主体质量的“千人拥有企业量”“新登记市场主体企业占比”和“新登记市场主体涉税率”等方面攻坚发力,确保实现突破。对现有的市场主体进行回头看,开展入企服务活动,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做好助企纾困工作。关注返乡务工人员的就业创业问题,优化返乡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政策,通过采取给予担保贷款、加强就业创业培训等方式为返乡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扶持和就业创业服务。

(五)加强专班自身建设。紧紧围绕“统筹协调、上传下达、调度督导、解决问题、决策服务”五大作用的发挥,全力推进专班建设,为市场主体倍增提供组织保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