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关于市人民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的初审意见(书面)

关于市人民政府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的初审意见(书面)

 

运城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将听取并审议《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为切实做好报告的初审工作,5月10日至1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元带队,我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深入永济市及盐湖高新区的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基地,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结合调研情况对报告进行了初审。

我们认为,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六新”突破,围绕新兴产业强市建设,持续推动“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成形成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还不大,发展还不够均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带动性大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还不多,产业发展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不断强化制度落实,进一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法治意识,强化对科技引领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以及“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技术规划等各项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目标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进一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涌现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瞪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市场活力迸发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二、深入推动“四链”融合,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增效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持续聚焦“六新”突破,紧紧围绕核心产品、关键技术、链主企业完善配套支持,注重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让高新技术产业真正成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增势蓄能、提供支撑。要着力整合全市科技创新力量,聚焦科技创新链条各个环节,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以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为方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产业强链补链工程,围绕“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及“合汽生材”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等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涌现、高科技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要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科研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带动银行、证券、担保机构及社会资本持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撑,助推高新技术产业成链集群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瞄准“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聚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平台项目培育、“运才兴运”集聚、企业自主引育、政策环境激励等工作,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将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吸附到我市相应的产业技术平台上,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创新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育体系。

三、持续加强服务保障,进一步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聚力服务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投融资政策体系,强化项目落地支撑,持续打造高品质营商环境,集中力量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要紧紧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清理隐性门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创新、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能源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引导要素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集聚,加快构筑以产业联盟和“链主”企业为主导,全要素集成、上下游融通的产业生态。要坚持项目为王,围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推进“三个一批”,扎实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攻关,实施项目化、清单化管理。要持续加强在促进自主创新、壮大新兴高技术企业、培育和引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基地、培养人才队伍、拓宽融资渠道、创造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强化产业政策保障合力。要对照“三无”“三可”要求,落实“五有”套餐,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以上意见,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