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关于全市现代化灌区建设情况报告的初审意见(书面)

关于全市现代化灌区建设情况报告的

初审意见书面

 

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现代化灌区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特别是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全市现代化灌区建设水平。按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5月下旬,我们组织市人大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部分县(市)开展现代化灌区建设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对《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现代化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初审,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我委认为,近年来,市人民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践行“四水四定”原则,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现代化灌区建设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灌排基础设施仍需加强、灌区取水许可缺口较大、农民节水意识还不强、工程管护能力仍需提升等。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现代化灌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水网体系建设。市县两级政府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聚力推进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重点任务,全面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奠定良好基础。要聚焦保障我市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三纵四横、三河连通、供排兼顾、智慧调控、河湖幸福、岸绿水清”的水网格局,加快编制水网规划,深入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二、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按照“规划新建一批、续建改造一批、配套提升一批”的思路,围绕新增、恢复水浇地目标,针对设施老化、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的灌区,加快推进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要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高效节水灌区,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现代化灌区建设为抓手,提档升级骨干灌排设施,优先安排大中型灌区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建设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和配套工程,形成从水源到田间末端的灌排工程体系,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三、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持续提升管护能力和服务水平。要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精细化管理”目标,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推进灌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实施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要持续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工程管理标准,压实管护责任,强化工程运行管护,加强灌区人员培训,不断提升灌排工程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强化灌区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管理,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原则,深入探索数字孪生灌区试点模式建设,全面提升灌区管理效率与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有利于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有利于灌区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化灌区建设、总体不增加农民种粮负担的原则,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机制,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完善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落实奖补资金。要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灌区建设管护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和资源,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多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管护,不断提升灌区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

以上意见,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