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关于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的初审意见(书面)

关于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的

初审意见(书面)

 

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开展,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9月下旬,我委深入基层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初审,提出如下初审意见:

我委认为,今年以来,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谋划“巩固衔接”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聚焦“四个农业”,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业环境持续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但也要看到,运城作为农业大市,全面振兴乡村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特色农产品优势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民持续增收仍需发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有待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还有欠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等。为进一步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改善民生,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抓好农业生产、加强乡村建设治理、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加有力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立足我市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要把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举措,立足实际,精准定位、着力打造品质农业、品牌农业、诚信农业,不断提升运城区域公用品牌的美誉度、影响力。要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行动,补齐农业产业链短板,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向精深加工发展,推动农业从产量型向质量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竞争力;健全乡村产业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推动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加强品种培育、产品创新、技术研发投入,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促进农产品实现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积极推进冷链仓库、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产得出、保得住、卖得好。

三、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共建宜居和美乡村。要加快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对照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目标功能,大力完善乡村水电路气信和物流等生活基础设施,提升生产生活便利化。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填平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

四、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发展主力军。要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抓住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这个关键,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各类人才的“筑巢引凤”,从待遇、发展平台、发挥条件各方面切实吸引对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有重要作用的人才,并留住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五、完善民主参与体系,激发农民内生动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把服务农民、造福农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确立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乡村内生发展的动能。要进一步健全村民参与治理机制,创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有效形式和平台载体,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要加强村民自治能力建设,培育自治文化,增强村民信息获取与分析、议事协商参与、意见与利益表达、民主监督等能力,实现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个人在乡村振兴各类事务中的有效参与。

以上意见,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