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运城市2017年上半年计划执行 和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

——2017822日在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卫再学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贯彻落实“5·25”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紧扣“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总体要求,全力促转型、增动能、惠民生,全市经济稳的基础进一步巩固,进的势头进一步增强,好的态势进一步扩大,转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向优,顺利实现“双过半”。

(一)主要指标排名全省中上游。地区生产总值600.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高出全国、全省0.6个百分点,高出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0.2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高出全国5.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4个百分点,高出预期目标9.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3亿元,同比增长5%,低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2财政总收入完成70.9亿元,同比增长2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8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高出预期目标10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62.5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10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20.2%。出口完成11.9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高出全省10.1个百分点,高出预期目标18.7个百分点。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排名全省第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320元,同比增长6.5%,增速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达到预期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448元,同比增长5.8%,低于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

(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建龙钢铁热轧卷板顺利投产,上半年实现产41.2亿元,利润4.25亿元。阳光集团、高义煤化、东方资源、华鑫源钢铁等企业优势产能发挥明显提升,传统骨干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大运汽车产值、税收增速超过100%,实现产值47.5亿元,税收3.7亿元,增收3.2亿元。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7亿元,同比增长8.7%,占到规上工业的12%。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21.2%,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5.5%,生物医药产业占到新兴产业的38%。新能源发电企业7家,发电量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市规上企业实现利税33.8亿元、利润19.3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1倍、22.5倍。中小企业上交税金18.9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市第二产业增长8.9%增幅高出GDP增速1.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1.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三)项目建设蓄势聚能。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3亿元,占到全市投资总量的66%,省级重点项目完成率全省排名第2155项产业转型项目完成投资占到全市重点项目的67.1%永济牧原、博康药业、中兴运城大数据等140个新项目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全市签约项目122项,总投资805.8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均排名全省第2,完成省定任务的84.6%,全省排名第4。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15项,总投资1323亿元,到位资金203.1亿元,占到省定任务的63.9%,全省排名第3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一阵营。上半年,一产投资44.4亿元,增长1.7%;二产投资136.2亿元,增长23.9%;三产投资111.7亿元,下降13.4%。民间投资231.6亿元,同比增长6.9%,占到全市投资量的79.2%,占比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8.5个、15.3个百分点。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81个,同比增长16.8%,投资同比增长40.6%运城黄河金三角铁路物流中心、运城北站动车存车场可研报告已上报待批,计划11月开工建设。运三客运专线与三门峡市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阳运高速公路以及临猗、万荣黄河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小麦再获丰收,夏粮总产量为15.1亿公斤,同比下降1.9%亩产达到342.7公斤,同比增长4.3%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杂粮面积58.9万亩,比上年增长31.8%,蔬菜已发展92.8万亩,全年计划达到150万亩。各类水果产量4.2亿公斤,同比增长5%,出口1.4亿公斤,同比增长136%,出口到53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出口19.3万吨,占到全省的71.2%。牧原、温氏、大象等龙头企业建成投产,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314家,实现销售收入126.7亿元,同比增长13.2%3161个村完成确权登记,153个乡镇建立了产权交易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17.2万亩,占到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27.6%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1万个。

(五)服务经济多元竞发。文化旅游增势强劲。“春节晋南民俗体验”“花之海·俏运城”、运城旅游进北京高校等推介活动成效显著,运城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开放,开通直飞香港、曼谷航线。13家旅游景区改革全部完成,实现企业化运营。全市接待游客3426.7万人次,同比增长26.7%,实现旅游总收入 271.5亿元,同比增长30.7%金融产业成为新的支柱。全市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3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分别增加到11家和6家,保险机构发展到41家。金融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8.5%,实现税收5.9亿元,占到全市税收的9.8%科技服务快速发展。运城科技大市场投入运营,晋陕豫三省五市科技资源对接交流大会成功举办,签订合作协议2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4亿元。全市服务经济上半年增长8%,增速高出全省0.9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4,占全市GDP比重为54.6%。服务产业实现税收24.7亿元,增长12.3%,占到全市税收的40.7%

(六)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投放稳步增加金融机构累计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投放资107.3亿元,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新增2.9亿元。企业上市全省领先大运汽车、鑫度武术、大禹生物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2家,排名全省第2专项基金规模扩大50亿元的建龙集团中原供给侧改革调整基金、100亿元的运城浦银建设发展基金、20亿元的交银城市发展建设基金、25亿元的大运新能源汽车专项基金加快设立债务风险有效化解。全市企业应急转贷平台累计服务企业170多户次,资金周转额累计24亿元。垣曲五龙集团债务风险稳妥化解,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青山化工、明达汽配等债务问题有效化解,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七)改革深化发展活力加速释放。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煤、钢、焦等供给结构整体改善,价格、产量双双回升。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1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8.95%,比上月下降0.13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7.56元,比上年同期降低2.44元。民生投入大幅增长,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32.4亿元,增长33.4%,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4%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和闻喜开发区设立已经省政府批复,盐湖工业园扩区、河津开发区通过省级评审。整合后的15个开发区规划面积420.3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5%,规划范围内的69平方公里基本农田全部调整核销,在全省土地调规中最彻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1+9”专项行动有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无审批试点在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前落地。坚持放权于市场,除国家和省有特殊规定以外的备案项目,全部实行属地管理。重点改革密集推进。省级供销综合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2.1万余户,同比增长23%“以药补医”、国资国企、人才引进、社保、城镇化等基础性改革稳步推进。

(八)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实事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使用,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完成全年任务111%5590名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27684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妇女免费“两癌”检查2000场免费送戏下乡、免费法律咨询全覆盖四件实事任务完成过半305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开工、已建119个,城乡怀孕妇女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完成9419例,34条城镇小街小巷开工建设,4座农村乡镇垃圾中转站已建成,中心城区及县城建成区集中供热全覆盖项目全面启动。重点民生工作进展加快。市民服务中心、中心城区中小学等项目加快实施,市第一医院10月将建成使用。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2120套,货币化安置1510套,比率提高到70%。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30215件全部办结。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四治六化一创”工作加快推进,河长制全面推开。造林面积11.4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95.2%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9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54.4%62%“重点问题信访源头化解”三个专项行动和军队退役人员大走访活动扎实开展。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下6.9%

二、当前全市经济运行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传统产业产品价格回升,产业层次较低、规模不稳、竞争力不强、人均水平不高等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总量性问题依然突出,新旧动能还未发生根本性转换。

(一)工业较快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尽管今年预计有23企业产值规模过百亿,但数量依然较少,实体经济龙头带动作用还不足。特别是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产业成长期,总体规模还较小,比重还较低,非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只32.8%增速低于规上工业8.1百分点,深度转型还需持续加力。

(二)新兴产业好项目、大项目还不多。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2,但完成量仅为全年任务的24.2%,完成率低于全省4.2个百分点。产业转型项目仅占全市重点项目总数的21.5%开工重点项目投资入统率55.1%,县级入统率仅为45.9%

(三)金融环境还不够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受国家信贷政策调整、企业担保链等因素影响,全市存贷比51.1%,比去年底下降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4.6个百分点。同时,仍有五个担保链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四)民生欠账还较多。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环保形势依然严峻,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和措施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骆惠宁书记运城视察调研讲话精神,下半年按照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和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为总要求,以建设“大运城”为总抓手,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努力保持转型发展的持久强劲态势。突出抓好六方面重点工作:

(一)确保实现“两个保持”,加力推动经济持久稳步向好。一要狠抓工业增长。210项工业重点项目,加快建龙集团、中铝山西分公司、阳光集团等技改项目实施,推动大运新能源汽车、石药银湖、格瑞特葡萄酒、芮城光伏基地等新兴产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帮扶70余户重点企业解困减负,做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加快三产提质。加快建设关帝庙、李家大院、鹳雀楼等龙头景区,办好第二届关公国际旅游节、关公文化旅游节,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国际目的地。组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加快推进与华山旅游集团、北京灵光寺、山西晋旅投资集团等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增长30%上。推进服务业“1551”行动计划,抓好54项重点项目,加快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养老健康等服务产业提质发展。三要补齐投资短板突出扩大产业投资,提升民间投资,进一步做大项目盘子,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项目用地、规划、环评、施工等问题。加快第二批27个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运城黄河金三角铁路物流中心、运城北站动车存车场及检测中心、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县市PPP等项,三、四季度再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高项目开工率、任务完成率、投资入统率。四要抓实招商引资。扎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年签约项目开工率达32%,排名进入全省前三名,2011年-2016年签约项目今年开工达到90项。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350亿元。

(二)聚力建设“大运城”,高起点加快转型发展。一要推动市城区率先发展。坚持“规划至上、生态宜居、精致建设、特色鲜明、片区开发、管理上档”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路网、绿化、亮化、景观、管廊、垃圾处理、商业网点、城市综合体、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重点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化,提高经济发展首位度。二要建设“盐临夏”核心区。启动临猗、夏县撤县设区工作,建设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盐湖工业园区等载体平台,扩大中心城市发展空间,辐射带动10县市拓展区,形成“一主三副(永济、河津、闻喜)七个大县城”的城镇群。三要强化“六个统一”。统一城镇化布局、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生态环境治理、重大资源开发利用,统筹要素配置,做强县域经济,构建区域产业布局合理、城镇功能互补、市县区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四要打造“一区五带”。围绕“盐临夏”核心区、黄河经济带、汾河经济带、峨嵋岭经济带、涑水河经济带、中条山经济带发展布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细化产业发展方案,加快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级统筹推动、县市竞相发展、市城区辐射带动三个积极性,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

(三)紧扣抓实“三大计划”,着力壮大实体经济。大力推进骨干企业“龙腾虎跃”发展计划。强化创新驱动,力争到“十三五”末,年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10亿元以上企业21户增加到5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今年大运重卡、建龙实业、阳光焦化3个企业力争产值超百亿元,新增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0户和3户,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100大力推进小微企业“群星灿烂”育苗计划加快中小微企业梯次结构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中小微企业达到3户左右,“小升规”企业达150户左右。今年新增“新三板”企5家,“小升规”企业达30大力推进外出务工人员关心关爱“凤还巢”计划。千方百计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在外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支持运商运才回乡创业、投资兴业,实现要素回流、人才回归、项目回乡、创新创业。聚焦“产业、企业、企业家”和“三大计划”,扎实推进开发区、景区景点、国资国企、人才发展、商事制度、“放管服效”等关键环节改革,抓好优化营商环9专项行动,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增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努力形成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多元支撑结构格局。

(四)牢牢扭住“三大任务”,努力推动农业强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一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功能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办好第二届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抓好秋粮生产,加强安全生产、检验检测、标准化、流通营销等体系建设,打造全省农产品出口平台和双季槐、食用菌、中药材、高端苗木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公斤,水果出口突破25万吨。二要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抓好F型杂交小麦、双季槐等5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45.9亩高标准农田、北赵引黄扩建等重点工程,推进劳务输出、集体经济破零、经营权流转、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一二三产融合等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年新认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00,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农民收入增长达到7%三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抓好14个省级、13个市级和一批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加强三基建设,加快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幸福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坚决打赢“三个攻坚战”,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落实主体责任,抓好平陆曹川、夏县祁家河、垣曲历山461个深度贫困村和1.3万深度贫困户脱贫。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特色农业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易地搬迁、包村到户、驻村帮扶等工作,确保今年夏县、闻喜两县脱贫摘帽,208个贫困村有序退出,6861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打赢环保攻坚战落实强化责任落实、问题导向、铁腕治污、制度建设、督察问责“五个强化”要求,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压实81条河流和3个湖泊各级河长主体责任,抓好汾河、涑水河、姚暹渠、南山生态保护修复、造林绿化、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推动散煤燃烧、黑臭水体、城乡垃圾等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打赢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抓好“四治六化”,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和大规模村庄绿化,解决好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争创全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先进市。

(六)全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大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全面完成市人大常委会督查12件民生实事,统筹抓好文明城市创建、扩大就业、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食品安全、军民融合等重点工作。严格落实“三个坚决防止”工作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金融风险“三条底线”,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抓好信访矛盾纠纷化解,高度重视做好防汛抗旱、气象预警、防震减灾、防火防疫等工作,切实肩负起首都“护城河”的重大政治责任,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全省经济已实现由“疲”转“兴”的重大转折,我市也站在了“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建设“大运城”的新起点。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五倡导、五反对”,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凝聚政协和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奋力谋新篇、开新局,努力走在全省“两个持久”的第一方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