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的报告

—— 2020年6月24日在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全省市县两级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制度性安排。20191029日,全省各市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现场推进会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作为全市重大政治任务部署推进,其中市委常委会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3次研究改革方案,改革领导小组6次专题研究改革具体事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审管衔接备忘录签署仪式,市委丁小强书记宣布“运城市集中审批印章正式启用”,为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发放的第一张《营业执照》加盖新审批印章,并颁发《营业执照》。市人大就“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进行专题调研,并听取工作汇报,体现了市人大对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市市县两级于20191231日前全部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 截至5月底,市本级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9151件,办结18742件;各县(市、区)、运城经济开发区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60701件,办结59899件。5月底,省委、省政府对我市“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进行专项调研督导,并深入盐湖区、临猗县和运城开发区进行延伸调研督导,对我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现将我市“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应划尽划,推进事项划转

按照“宜划则划”“应划尽划”的原则,坚持以划转为原则,不划转为例外,市本级首批划转涉改单位24家、划转事项273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203项、关联事项70项,集中度达到77.2%,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未划转的公安、国土、应急管理、统战(宗教)、编办、金融办、公路、国安、无线电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13个县(市、区)、运城开发区行政许可权集中度平均达到79.7%

二、坚持从严从紧,推进人员划转

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和“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根据事项流程、环节和办件量情况,科学制定划转人员和编制数量方案,扎实做好编制人员划转和机构组建设立。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共划转行政编制39名,目前到位人员37名;划转全额事业编制20名,目前到位人员11名,有6名正在履行公开招聘程序。目前,局领导班子6人;设立正科级总工程师、总检验师各1名,行政内设科室18个,勘验中心、受理中心等事业科室4个,各科室负责人安排到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三、规范管理运行,严格集中审批

认真按照《运城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确保所有划转事项全部由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集中行使,原审批部门不再进行审批。

(一)严格印章管理。完成原审批部门43枚审批专用章收缴并由市政府统一封存,正式启用“运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行政审批专用章”。出台实施市行政审批专用章管理办法(试行),严格印章使用范围,明确专用章法律效力,原主管部门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在审批事项办理和办结中再加盖本部门印章,不得再实施审批行为。

(二)重构业务流程。按照“受理权与审批权相对分离”的原则,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服务模式,设立投资项目区、市场准入区和社会民生区15个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5个即办件综合受理窗口,将原来部门分设的60个受理窗口压缩至20个综合受理窗口,压缩66.7%以上。其中5个即办件综合受理窗口,专门办理申报材料较少、办理程序相对简单,同时办件量较大的事项,办事群众和企业只需到受理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当场即可领取审批结果。新增3个综合发证窗口和2个综合收费窗口,发证窗口日均核发证(照)150余件。

(三)建立内控机制。根据权责大小、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等要素,对收件、受理、审核、踏勘和发证全流程实施督查,按照监督检查全覆盖的原则,分类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逐项划分风险等级,设置内审“重”“中”“轻”三个预警级别,依据梳理出的审批事项风险目录清单,分别确定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决策程序和权限。按照“一事项一标准,一流程一规范”的原则,实行标准化管理,明确每个审批环节的操作标准和规则,在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的同时提速增效。创新推出“统一受理、要件审查、现场踏勘、统一制证、系统推送”的审批运行机制,实行“受理、审查、勘验、出证”四分离,做到流程有规范,全程有监督。

(四)打造链条审批。践行“最多跑一次”理念,打破原先政务大厅按单位设置审批窗口的运作方式,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从申请人取得许可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合并同类项改革,变多个事项为一个事项,变多次审批为一次审批,打造集约高效的全新审批流程。目前,围绕群众办事创业的高频事项,梳理出“我要开饭店”、“我要开酒店、宾馆”、“我要办网约出租车汽车经营许可证核发”等16种事项“一次性”套餐服务规程,在综合窗口提供全链条式审批服务。

(五)持续简政放权。落实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和园区事园区内办结的要求,积极协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向所在地省级开发区授权与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政府统一服务、市场准入、投资备案、工业项目行政审批事项4大类58项,全力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助力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四、强化协调联动,实现无缝衔接

(一)加强审管衔接。围绕划转事项、审管衔接、审批印章、档案管理、专网移交、专家评审、现场勘验、信息互通等进行8轮协商,形成互认的审管衔接备忘录并予以正式签署,明确了与原审批部门的职责和责任,明确审批事项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后,由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集中行使划转事项审批权,负责实施职责范围内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审查、决定、送达以及公示、听证、招标、拍卖等特别程序和行政相对人容缺承诺、补齐等事项,承担审批的主体责任;原审批部门负责本行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有关政策文件等的制定和实施职能不变,组织推动行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不变,对行业内的主体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能不变。

(二)健全制度机制。落实“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出台实施运城市审管协调联动管理办法(试行)等六项制度、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等四项制度,构建审批与监管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审管工作在制度框架内有效对接、无缝衔接。

(三)创新审管模式。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运行审管信息联动平台,在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作出审批决定后,即时将审批结果及有关信息推送至信息联动平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时认领并进行事中事后监管;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与审批相关的行政决定或审批所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调整后,即时将相关情况推送至信息联动平台,实现行政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告知、共享共用。目前,审管信息双向推动运行正常。

(四)加强联络会商。成立联络会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行政审批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担任,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作为联络会商领导小组成员,确定熟悉本部门行政审批与监管业务的人员担任联络员。联络会商采取函告或工作会议等形式开展,涉及单个部门的以往来函形式协商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通过召开工作对接会或协调会形式协调解决,切实形成审管合力。

(五)推动业务协同。明确在现场勘验、专家评审等审批相关环节实施权限,对技术标准、人员资质要求相对较高,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需要熟悉标准、培养资质人员过程的环节,由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组织,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与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派员参加。划转审批事项需使用部门业务系统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上沟通协调,及时开通系统,申请用户账号和密码;涉及相关制式证照、证书、申请文书、格式文本等资料的,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移交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目前,原审批部门共移交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证照事项82项,审批系统36项。

五、强化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亮点

(一)创新审批理念。坚持把依法审批、高效审批、廉洁审批作为工作理念,全力打好“两办、两率、三分、四个一”改革“组合拳”,全力打造“一枚印章管审批”运城模式。“两办”即“一窗办”“一网办”,解决办事群众和企业多头跑、来回跑问题,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两率”即提高合并率和精减率,最大限度优化合并可同步办理的审批事项,在做加法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减事项、减时限、减环节、减要件、减证明,在做减法上出真招。“三分”即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有效降低审批风险。“四个一”即建立“四个一”审批体系,实现“一个窗口办理、一套清单管理、一支队伍勘探、一流效率审批”,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行政审批理念,提供有温度、快速度、好态度的审批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群众的“店小二”。

(二)服务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开设“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推行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容缺受理”“承诺办理”,“模拟审批”“融合审批”等9项举措,在项目立项时同步推进项目初步设计、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新冠疫情期间,建立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网上专家评审论证,截至5月底,市本级共受理办结政府投资项目66项,审批时间提速70%以上。在办理审批、核准项目中,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承诺压缩至5个工作日,办结时间节约75%;在办理备案项目中,由2.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理时间节约60%,摁下了项目审批快捷键,跑出了项目审批加速度。

(三)强力推进工改。一般工业项目审批由省定的38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00个工作日压缩到58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承诺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3个工作日办结、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5个工作日办结。

(四)助力企业开办。优化审批流程,新办企业设立实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申请资料由原来的10件减少为7件,精简30%;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为0.5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缩66.7%,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将各环节办理时间分别控制在:企业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1个小时内,印章刻制3个小时内(铜章除外),申领发票4个小时内,比国务院规定少7.5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内生动力。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积极推行网上登记不见面,全市市场主体总量比去年同期不降反增,截至5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7252户,同期增长9.24%,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二;全程电子化登记比例达到95.86%,位列全省第一;全省首次营商环境评估中,商事登记环节位列全省第一。

(五)优化市场管理。落实“规范、减少、调整”原则,实现新开办食品生产企业申请材料从原来的19项精减到8项,缩减比例达到60%18项审批事项申请材料总缩减率达到52%。药械企业需变更许可内容的,在提交验证材料可控的情况下取消现场审批环节,予以直接审批;《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或者延续的,申请人声明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以及相关规定和标准未对生产条件提出改进要求的,取消现场核查直接审批,实现涉及现场审核企业由1500余家减少至300家左右,企业审核次数和审核人员上门次数由1500余家、3500余人次减少至300家左右、600余人次,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在全省率先建立涉企信息归集长效工作机制,截至5月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归集公示我局涉企行政许可信息条数位列全省第一。

(六)创新现场勘验。推行“合并勘验”“一次勘验”,选取相近区域或统一类型的勘验事项采取“合并勘验”;整合勘验评审环节,实行现场评审,组织企业、评审专家组召开现场评审会,由专家组当场作出评审结论;存在整改的由企业整改完善后将整改情况以照片或视频形式发送勘验中心即视为整改完成,不再进行二次勘验。所有现场勘验事项时限由原来的256个工作日减少到82个工作日,压缩68%;将可合并的72个勘验事项整合至30个,减幅58%。截至5月底,共完成现场勘验事项258件(独立勘验事项178件,需邀请专家80件),办结213件,整改45件。

六、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整改提升

今年以来,市县两级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良好开局。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对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工作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还有很多短板弱项和差距不足,需要持续加力、整改提升。一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各类审批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消防、环评、规划、能评等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划转的行政审批人员实际业务能力不够,对划转事项的办理较为生疏,工作衔接难度较大。二是改革后续工作亟待完善。如排污许可证发放、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等专业性较强的事项集中后,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难以独立完成审批,现场踏勘和技术性评审等仍需根据原审批部门的意见作出许可决定,造成执行难、协调难等问题。技术论证、专家评审、专业资质审查等专家队伍建设还较为滞后,需及时充实跟进。等等。面对存在问题,我们将以这次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为契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自加压力、狠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强力推进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技术支撑,建强选优干部队伍,持续引深拓展“一枚印章管审批”体制机制优势,加快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为运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