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报告

——2020年12月29日在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我市2020年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力推动,市人大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全力支持,全市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主要生产和经济指标平稳运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先后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推进全市乡村振兴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学习,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印发了《中共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结合实际提出推进“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融合化”“五化”并举,促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坚决完成“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

(二)扎实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市委、市政府将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纳入年度考核内容,由市委农办具体落实,制定了《2019年度运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方案》,对20个市直单位、13个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进行重点考核。在全省、全市的考核中,运城市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市,盐湖区和平陆县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县(区)。芮城县等3个县、盐湖区龙居镇等18个乡(镇、街道)、市委组织部等10个市直单位被评为2019年度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在全市上下形成实干争先、比学赶超、再创佳绩的良好氛围。

二、着力提升农业法治化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是围绕农业农村领域法治要点,紧扣法治建设主题思想,印发了《全市农业农村系统2020年法治工作要点》,制定了《市级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和领导干部学法清单》,编印了《2020年农业法律法规规章汇编》,为全面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做好基础支撑。二是加强普法宣传,在“3.15”“农民丰收节”“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令节点,围绕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病虫害防治等重点环节开展普法宣传。新冠疫情期间,市县联动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拍摄了《春耕生产农用物资选购与谨慎》短片等,不断扩大农业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三项制度”落实,完善了《全市农业行政执法公示办法、农业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和重大农业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等20项配套制度,推进全市农业执法程序的规范和执法决定的公正透明。全市共查办案件118起,罚款79.4817万元,市级立案5起,结案3起,移交公安1起,罚款12.341万元,其中《生产销售假兽药案》和《生产经营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案》两起行政处罚案件分别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0年上半年农资执法10大典型案例和省级优秀案卷,有效发挥了农业法律法规在规范农业农村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维护人民切身利益中的积极作用。

三、坚决完成“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

(一)重点抓好指标任务完成。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398元,同比增长7.1%,增速全省第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95.4亿元,同比增长3%,总量全省第一,增速全省第三;截至11月底,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87亿元,同比增长38.8%,总量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332.27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年预计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6.7%,有望超额完成6.5%的目标任务;完成2020年改厕任务4.47万座,超目标任务的0.4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配套任务完成率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配套率达95.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6%;三季度末生猪存栏99.7万头,超省考指标的14.6%,累计出栏100.1万头,年底可完成指标任务。

(二)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出台印发了《2020年运城市深入推进“1+9”春季农业生产行动方案》和《运城市农业生产疫情防控工作导则》,切实做到农业生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规划建设沿黄汾百万亩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541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7.77万亩、耕地质量提升598万亩,创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3.5万余亩,积极推进小浪底引黄工程建设、加快小水网工程建设,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4%,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据统计,今年我市粮食面积和总产分别为803.5万亩和28.21亿公斤,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00万亩和27亿公斤的0.44%4.48%

(三)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积极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全面实施“四替代两培育”减肥增效措施,进一步加强高效植保机械和新农药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无害化、标准化、循环化发展。截至11月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2.6%,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农药使用量实现连续负增长。万荣县和临猗县获批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盐湖区和万荣县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单位。全国果树害虫信息素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北方九省(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作联席会议在我市成功举办。二是以四大品牌认证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特色化、品牌化。临猗县“脆康鲜枣”荣获2020中国深圳(第6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晋龙养殖(鸡蛋)、金顺源果业(苹果)、富荣枣业(枣)、仰俊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苹果)4个产品成功取得“圳品”标识。全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4个(闻喜涑川茼蒿、绛县柴胡、北垣秋柿、夏县花椒)、超额完成2个;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12个,超额完成10个;成功认证省级功能农产品品牌3个(“同盛德”牌芮城麻片、“圣波”牌樱桃果醋 、“美扎了”桑葚饮料罐头)。“运城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选为“2020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声誉10强”,被中国苹果产业协会评为全国苹果区域公用品牌16强。三是以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发展集群化。印发实施了《运城市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省级扶持资金500万元,加快扶持运城10家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结合优势资源,重点打造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药材药品、肉蛋制品五大产业集群。截至11月底,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建设重点项目47个,招商引资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55.1亿元,已完成投资8.5亿元。全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预计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精深加工销售收入预计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6.5%。四是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发展融合化。推荐万荣、芮城、永济3县(市)6条线路为全国春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荐申请AAA乡村旅游示范村20家,AAAA乡村旅游示范村4家;评定“黄河人家”15家。组织经营主体参加首届“黄土地杯”山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竞赛活动,荣获各类奖项38项。以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建立完善产业发展和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推进1个国家级(万荣)、7个省级(稷山、新绛、盐湖、永济、临猗、夏县、绛县)、5个市级和3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初步形成国家和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四)不断提升脱贫成效。一是围绕交总账要求,制定实施《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完胜行动计划》,不断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持续保持攻坚态势。截至目前,2020年全市剩余贫困人口722户、1790人,已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实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出台《运城市返贫预警和分类帮扶办法》,固定信息员队伍、财政经费预算和监测标准程序,“两类户”全部解除致贫返贫风险。二是发挥龙头、合作社和能人带动作用,制定出台20条激励措施,鼓励全市15家扶贫龙头企业,119家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复工复产,辐射带动贫困人口1.23万人;加大劳务输出,加强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帮助劳动力就业101036人;开展“五项对接促销行动”,建设“三专一平台”,设立消费扶贫供销超市(消费扶贫专馆)14个,建立消费扶贫专区30个,联合中国石化运城分公司在166家易捷便利店设立消费扶贫“爱心专柜”,建立运城市消费扶贫供销数据平台,审核认定扶贫产品284种,销售额达14.6亿元。三是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实际入住率达100%;全市391个深度贫困村拆旧复垦工作全部完成。

(五)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认真实施《运城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制定《运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行动计划》、《运城市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方案》,组织召开全市乡村振兴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与高质量发展观摩推进会,深入开展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全面开展爱国卫生季活动,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全市共清理各类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垃圾89.2万吨,建设垃圾中转站130座,摸排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430处,生活垃圾堆放点1780处,整治完成率100%。积极规划建设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积极打造美丽乡村集中连片示范区,稳步推进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建立健全村庄清洁长效机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示范片项目49个,打造省、市、县三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88个,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观。二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2295公里,超省定任务的13%;“黄河一号”旅游公路100%开工建设;继续保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100%。积极开展“百乡千村万里美丽农村路”创建活动,完成创建示范乡镇16个、示范村151个、美丽农村路1390公里。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3处,受益自然村247个、受益总人口14.7万人。扎实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5.26亿元投资任务全部完成。全市行政村光纤宽带接入率达到100%4G网络覆盖率达到99.7%。三是坚决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改造和建设寄宿制学校123所,大幅提升农村地区寄宿制学生生活标准。积极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和农村免费中专医学生定向培养,进一步理顺县级医疗集团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全面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两项补贴制度,建成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374个,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13家。积极推动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突出领导包联、高位推动,农村改革步入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方阵。一是在推动我市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上,贯彻落实市人大《关于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决定的通知》,举办了全市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召开了全市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明确工作思路,深化示范创建,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推动我市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国家、省、市三级农民合作社整县推进试点齐头并进,农民合作社质量逐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46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71家,示范合作社2835家。近日,我市芮城县惠丰果品专业合作社、垣曲县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运城市盐湖区金井永农果业专业合作社、临猗县大嶷山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四家合作社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9)》,全省共五家合作社入选,我市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今年2月我市提前8个月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任务,共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6067个,登记赋码和颁发证书完成率达到100%,河津市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三是在推进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改革上,以永济市为试点,财政列支60余万元,聘任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专业人员30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聘用专业人员等方式开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市场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四是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补助资金4300万元,累计完成土地托管服务面积44.05万亩,超额完成43万亩的目标任务。五是在推进农业科技人员在岗开展技术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改革上,制定实施《运城市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在岗开展增值服务合理取酬的实施意见(试行)》,广泛宣传动员,鼓励农技人员到一线创新创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增量收益分配,充分发挥“三农”专技人员作用。六是在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上,探索市场竞争购买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投入330万元重点扶持16个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示范展示,推广优质绿色高效农业技术模式。依托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农技推广合作,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销售商和农户参与现代果业“全产业链”工程建设。

(七)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为引领,扎实开展“三治融合”示范村创建,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二是建立健全“一约五会”、村级议事协商制度,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全市2172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一约五会”制度,占村委会总数的100%。按照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引导民风民俗五个方面,修订规范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主体作用,2172个村修订工作全部完成,占村委会总数的100%。三是深入推进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双百”创建,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星户等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法惠民生-公共法律服务在身边”活动,扎实推进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13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了一村(社区)一法律明白人任务,群众满意度100%。五是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和农村“三零”创建。加强四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一村一警”和“两会一队”建设,加强网格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统筹基层综治力量。深入排查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和可能引发上访的苗头性问题,安全事故隐患、邻里矛盾和可能引发刑事治安案件的各类矛盾问题,集中整治化解矛盾纠纷16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八)不断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制定《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选、育、管、用等方面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开展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集中行动,通过退出一批、回引储备一批、调整配备一批“三个一批”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坚持精准退出岗位、精准筛选把关、精准择优选派、精准管理保障“四个精准”,扎实开展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工作,共选派386名干部到360个村任职,占行政村总数的16.6%,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二是不断壮大乡镇干部队伍。大力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选拔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进一步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激发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活力。今年公开招聘37名乡镇机关选调生,充实乡镇工作力量;从选调生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10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三是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培训,培训90余期8000人左右;举办全市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培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78名;举办全市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培训班,培训在岗大学生村官163人,“三农”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九)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和投资保障。认真落实“项目为王”理念,切实做好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项目库建设。市县两级建立了六类项目库(全市农业农村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库、与金融社会资本对接项目库、补短板项目库、六新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库、省大专项储备项目),及时补充完善项目。目前,六类项目库库容项目866个,总投资231.08亿元。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老果园改造、夏县“夏鲜”设施蔬菜产业园、芮城小麦高质量发展基地3个省级标杆项目建设。芮城小麦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200万元,夏县“夏鲜”设施蔬菜产业园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560万元,老旧(中低产)果园改造项目已确定实施方案,正在加紧落实;扎实推进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示范片及高标准农田建设3个市级“1311”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4亿元。三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立现代农业招商专班,全面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共对接国内知名企业38家,外出招商7次,1223日,我市举办了“农耕之源、天富运城”-百强企业走进河东暨农业项目集中签约大会。会上,市县两级签约项目13个,金额106亿元,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四是全面落实惠农支农资金。截至10月底,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共落实中央、省财政支农资金11.6亿元,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十)聚力农民丰收节运城主场活动成功举办。我市积极争取中国农民丰收节落地运城,聚力做好丰收节运城主场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主会场、乡村绿色发展论坛、领导和嘉宾接待等活动圆满完成。一是展示展销成果显著。在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和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中,共有11个省(区)、160多家企业、600余种产品参展。我市依托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重点展示了包括水果、蔬菜、粮油、干果、畜牧、水产等的50余种特色农产品。主流媒体突出报道,各路网络现场直播,有力带动了整个展区的销售,直播销售额达8亿元,其中扶贫农产品销售额近1亿元。在稷山板枣公园庆丰收活动上,销售农产品470余万元,签约项目62.83亿元;在永济市普救寺景区,销售农产品200余万元。二是活动宣传成效突出。此次活动,线下直接参演的农民近万人,现场参观的农民达20万人以上;线上“农民拍拍农民”抖音大赛,话题阅读量突破6000万,中国农民丰收节话题阅读总量增加了1.3亿次,超过前两届总和。人民日报、人民网、农民日报、今日头条、山西新闻网、山西农民报等多个国家、省级媒体第一时间转载和推送,活动总发(转)稿量达49041篇,有力提升运城主场的曝光度,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展示了我市悠久的农业文明、“特”“优”的现代农业、“三农”工作的显著成效和新时代的农民风采。三是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研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民丰收节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各位专家站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维度上,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与举措,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集聚智慧和力量,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总体看,今年以来,我市“三农”工作继续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新亮点:万荣县获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县”、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临猗县获批”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临猗县耽子镇);芮城县获批“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芮城县阳城镇);中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全国产业扶贫双百典型”。46个经营主体、集体、个人荣获全省产业扶贫“十百”典型,垣曲县、平陆县被认定为省级产业扶贫示范县;盐湖区、万荣县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单位;永济市、芮城县获批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等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目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比较有限。二是产业化思维欠缺,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管理科技化、信息化,销售市场化、品牌化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四是“三农”人才队伍薄弱,特别是乡村两级干部的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农村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的新要求。五是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仍需完善,特别是市县两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与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与时俱进的期盼相比,力度还有待加大。

四、积极谋划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市“三农”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楼阳生书记在运调研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丁小强书记在市农业农村局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重点工作、紧盯目标任务、聚焦短板弱项、采取切实措施,加快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

(一)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在高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上取得新进展。一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意识,提高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用法治理念服务农民,用法治思维治理乡村,用法治手段发展农业,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有关乡村振兴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职权清单、工作流程、服务指南,做好做实农业农村法治工作,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三是强化涉农领域依法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着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进展。一是在“绿色化”上,积极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氮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全市农膜回收率达到82%以上;加强高效植保机械和新农药新技术推广应用,继续创建苹果、冬枣、小麦3个省级高标准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0%;完成临猗、万荣2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二是在“特色化”上,立足“特”“优”战略,培育乡村特色品牌,积极推荐申报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大力发展樱桃、葡萄等区域优势特色产品。加强农业良种培育技术研发。三是在“品牌化”上,新申报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市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数量达到32个,跻身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做强“运城面粉”“运城苹果”2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全面启动“运城蔬菜”区域品牌打造工程,力争新打造2个品牌价值超十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销售格局,大力实施品牌“走出去”战略,在全国选择2-3个重要节点城市开展“运城特色品牌中国行”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提升运城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四是在“集群化”上,大力实施“15333”发展策略:即聚焦“一个目标”(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抓好“五大产业集群”(优质果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中药材、肉蛋制品等),注重“三个优化”(优化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三项建设”(建项目、建基地、建品牌),实现“三个提升”(提升产业集群综合效益、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提升运城农业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组建农产品加工与招商专门机构,全面开展招商引资,招引五得利、大北农等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落地,形成龙头带动,延长产业链条。同时,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用政府小资金撬动社会大投资。力争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超过378亿元,其中十大产业集群产值210亿元。五是在“融合化”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强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林文旅康等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打造国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省级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认定1-2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平台。六是在“智慧化”上,以运城市智慧农业云平台项目为依托,推动一期工程全面运营,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和试运营,推动“运城市智慧农业平台”和“益农信息社”功能整合,加快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建设,促进数据融合互通,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

(三)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在高标准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上取得新进展。一是设施农业工程。以“南菜北种”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大棚4千亩,5年内打造5万亩以广东菜心为主的“供港蔬菜”基地,新建集约化育苗场1万平方米,改造老旧棚室4千亩,打造2个省级、10个市级蔬菜、食用菌标准园。发展设施栽培果园5千亩。支持沿黄地区发展牛羊设施养殖。二是有机旱作节水创建工程。出台《运城市推进有机旱作节水农业发展2021年工作计划》,大力实施农机配套融合、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等“十项工程”,重点推进第三批有机旱作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实现有机旱作示范片县县全覆盖。三是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现代种业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6万亩,优质小麦新品种筛选引进展示试验面积1600亩,引进、示范推广优系嘎拉、维纳斯黄金、瑞雪等国内外果树优良品种,在永济发展规模化鲈鱼、虾等的苗种繁育基地,在平陆县建设存栏1200头母猪的原种场,在河津市建设1个种公猪站。对全市68个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发掘补充一批实力强、模式新、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基地。筛选一批良种良法良机在全市进行推广,持续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2021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4%。四是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田头市场,积极推进市级农业会展暨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争取省级支持50个新型经营主体新建、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市场流通体系。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工程。开展合格证制度全覆盖行动,基本实现全市农产品规模生产主体全覆盖;认证“三品”产品200个,“圳品”5个,建设供深基地3个。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资打假系列专项治理行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在高水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取得新进展。一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积极协调推进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推进户厕建设和改造,扎实推动202153600座户厕改造任务。二是抓好村庄全面清洁。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重点整治四堆、十乱现象,全面建立管护平台,健全农村村规民约和村庄清洁长效机制,推进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三是抓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12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连片示范片,抓好第三批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争取评选100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艺术乡村”建设,在全市支持建设12个艺术乡村示范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

(五)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在高品质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上取得新进展。一是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加快推动多种经营模式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二是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扎实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覆盖范围,持续推进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围绕市人大《关于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研究出台《运城市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地方性标准》,到2022年底基本实现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全覆盖。三是抓好农业生产托管。大力推广“运城模式”,引导发展多种托管模式,加快培育多元社会化服务主体。筛选发掘培育40家以上的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力争年底达到170家以上,争取到2025年,服务带动小农户超30万户,占全市农业经营户的30%以上。四是抓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探索有偿退出和利用机制,解决日益突出的闲置问题,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五是抓好集体经济培育。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做好产业对接,推进集体经济项目有序发展。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是推进农技体系改革工程。坚持市场化改革,以农技人员为市场主体,全面提升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效能。总结推广我市2020年试点经验,鼓励支持农技人员挂职、兼职、离职创业。在贫困县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六)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高标准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建好建强村级领导班子,增强村级党组织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市级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全国乡村治理典型范例培育经验,积极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争取再创建1个乡村治理省级示范乡镇、5个省级示范村,统筹推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