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运城市2020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2021年2月23日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2020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一、关于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0.0亿元,为预算的100.9%,比上年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417.7亿元,为预算的96.6%,比上年增长11.6%。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9亿元,为预算的101.5%,同比增长13.0%;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74.2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4.8亿元,为预算的117.5%,比上年增长29.5%;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111.0亿元,为预算的86.3%,比上年增长42.0%。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6.4亿元,为预算的103.8%,同比增长51.0%;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23.0亿元,为预算的65.8%,同比增长75.7%。

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2.6亿元,支出执行100.2亿元。市本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2.2亿元,支出执行56.2亿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9亿元,支出执行1.4亿元。

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20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民政府和财税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决议,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作用,大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财政支出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六稳”“六保”、“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支出需要,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总体平稳。同时,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总量偏小,税源结构不尽合理,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凸显;预算编制还不够细化,部分资金预算执行进度较慢,预算绩效管理还需加强等。这些问题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1年预算草案

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1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草案,其中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4亿元,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359.5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69.8亿元,当年财力安排支出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5.0亿元,支出105.0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1亿元,支出37.1亿元。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111.1亿元,支出104.8亿元;市本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60.0亿元,支出58.1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8亿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0.7亿元,其他支出0.1亿元。

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贯彻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了“六稳”“六保”“六新”工作任务,坚持“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预算收入安排积极稳妥、统筹兼顾,支出安排有保有压、重点突出,实现预算任务措施得力,预算草案总体可行。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市本级预算草案。

三、关于2021年财政工作的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个高地”的关键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植涵养财源。要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作用,统筹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断优化收入结构。要依法依规组织财税收入,提高收入质量,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测,加强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加大存量资产资源盘活力度。要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精准分析预测财力,做到编制科学、执行有力、调整规范,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厉行节约,强化支出管理。要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要严控一般性支出,统筹用好财政资金,突出支出重点,确保宏观政策、市委中心工作落地见效。要加强预算项目库管理,防止支出固化,避免资金闲置浪费。要强化民生导向,做到保好基本、兜住底线、可持续发展。

(三)建章立制,强化绩效管理。要探索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闭环机制,强化绩效管理。要加快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严格绩效目标设置,强化绩效目标的约束力。要规范预算单位绩效自评,改进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估,不断提高绩效评价质量。要加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和预算绩效审计,形成监管合力。

(四)严控风险,强化债务管理。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债券对补短板扩内需的支持作用,切实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健全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统筹做好化存量与控增量工作。要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