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附件3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件3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推进“六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包容普惠创新工作,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联系机制,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调度,在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共同配合推动下,形成工作合力,高效推进各项工作持续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有序推进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截至10月份,我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考核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09位,全省排名第7位,近12个月平均信用监测指数全省排名第4位。截至目前,“全国信易贷·运城站”平台线上中小微企业成功融资42.15亿元,线上授信额度全省排名第二。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是完善社会信用政策体系印发了《运城市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运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关于调整运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及成员名单的通知》等12份工作制度,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目标,积极引导、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健全信用信息公示机制积极归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今年1-11月份运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664个部门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信息74699条加强信息归集考评建立逐月考核排名通报工作机制,进行了8期通报,对“双公示”信息合规率、迟报率、瞒报率以及台账报送情况进行排名通报。三是推进失信信息修复和联合奖惩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两条渠道完成信用修复信息136条。信用运城平台归集且仍在公示的红黑名单信息8313条,其中红名单7492条黑名单821条。全市共形成联合奖惩案例609个,形成的典型案例已报送国家公共信用信息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系统。四是持续推进“信易+”创新应用工作推动有关部门出台“信易阅”“信易购”“信易租”“信易停”等实施方案。其中“信易贷”创新工作成效明显,线上授信额度全省排名第二。截至11月底,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企业信用贷款余额474.04亿元市金融机构入驻“全国信易贷·运城站”平台28家,发布金融信用产品71个;动员中小微企业注册平台77866家,发布融资需求5303笔共147.87亿元,正在对接2063笔,意向融资金额42.81亿元,累计实现授信2515笔共42.16亿元。根据省信用处通知,选送平陆县、临猗县两个“信易+”典型案例参加全国的评选。五是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推动归集共享信用承诺信息、信用承诺履约践诺情况信息、合同信息、合同履约监管信息、五类行政管理信息,以及企业的用电、用水、纳税、不动产、科技研发等信用信息,共归集信用承诺信息38万余条,合同履约信息236条,五类行政管理信息39万余条。六是扎实有效推进信用监管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将信用监管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有序推进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目前,我市已出台市场监管、税收管理、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性文件20个,超额完成城市信用监测指标任务,为全市各行业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双公示”存在迟报、瞒报。10月份,对全市的“双公示”工作进行月考评,存在21条迟报信息数据、2条瞒报信息数据,造成部分失分,已对相关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二是企业特定信用信息归集数量少企业纳税、用电信息没有归集,造成指标考评失分。三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在重错。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反馈我市截至11月30日存在重错问题信息85条,造成考评指标失分。

(四)下一步措施

一是强化督导,建立“双公示”月通报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全市各单位“双公示”工作的日常督导和业务指导,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平台数据对接,督促相关单位加强特定信用信息常态化归集工作力度,提高信用数据覆盖面,尽快解决信息归集问题三是及时纠错督促相关部门对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问题信息进行纠错,做到“应报尽报”、“及时上报”、“准确上报”。

二、开展包容普惠创新工作

(一)基本情况

市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包容普惠创新工作,通过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跃度、不断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全面提高市场开放度等,深入推进包容普惠创新工作。按照“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工作要求和省定目标,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等12家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相关工作。

(二)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1. 优化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活跃度显著提升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主体培育。落实省、市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奖励资金167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速15.7%,完成399家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网上申报提交,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二是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布局。申报省级创新平台22家,建设了30个市级创新平台,持续推进8个“揭榜挂帅”项目,推动总价值5.7亿元的2200余台(套)科研仪器面向社会开放。

2. 完善服务机制,促进人才流动便利度

一是拓展人力资源发展。成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91家,开辟深化人才评价和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按时兑现乡镇补贴和乡镇机关工作的事业编制干部公务交通补贴。二是强化人才基础服务建设。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共举办现场招聘活动38场次,现场签订就业协议2470份;扎实推动“稳就业”,办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证33536人次;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10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35万余个,组织专车、专列、包机915次,劳务输出转移就业6.1万余人。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对职业技能等级74家认定机构进行备案,征集2023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97人,设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专门岗位48个,引进高素质青年人才172人。

3. 打造重点产业链,培育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深入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新增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链主”企业,争取4家企业产业链营收进档奖励资金1300万元。举办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峰会等活动,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351.7亿元,各金融机构向市级十大重点产业链企业授信贷款额度达585亿元。二是培育特色专业镇。实施“1+5+N”梯次培育计划,盐湖水泵获批第二批省级重点专业镇,省级专业镇万荣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省唯一一家)。

4. 搭建助力平台,逐步提高市场开放度

一是优化政策体系,突出目标定位。出台50余项招商引资政策,制定了《运城市促进外来投资暂行办法(试行)》《运城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等制度,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驻点招商,成立了7支驻点招商工作组,瞄准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等主导产业集聚区,安排21余名驻点工作人员开展入企精准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工作实效。二是深化区域合作工作,促进互联互通。赴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对接项目,共对接企业557家,对接项目412个。外出招商181次,参加国家、省市展会展务18余次,举办推介会35场,签约项目182个,签约金额1021.18亿元邀请投资商来运实地考察,促成签约项目415个,总投资3099.91亿元。

5. 健全民生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

1)文化开放与包容方面

一是积极推进群众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制定了《关于运城市2023年度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工作的通知》和《“奋进正当时 聚力谱新篇”2023年度山西省群众文化品牌运城活动方案》,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全市482支文艺小分队共演出14824场,全市225名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3392场,全市465名乡村文化带头人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6545场,运城市“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工程完成2306场,超额完成“三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任务要求。二是持续打造“河东书房”城市阅读品牌,推进城市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河东书房”38家,在建“河东书房”16家,其中盐湖区已确定建设4家“河东书房”,其余12个县(市、区)已确定每个县建设1家“河东书房”。

2)人才教育方面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制定了《运城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规划建设经费2.6亿元,建设16所公办园区,新增建筑面积72634.21平方米,新增公办学位5920个;投资57135.8万元完成建设改造75所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改造面积224395.04平方米,新增学位6280个;投入资金21739.97万元,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和“放心午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市直中小学(幼儿园)直饮水服务项目,扩大特殊教育学校资源建设。二是持续发力教育提质创优。加快中心城区学校建设,2023年规划十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学位990个严格执行“公民同招”,现有义务教育在校生489245人,公办在校生388331人,民办在校生100914人,政府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位81653个;推进高中教育,2023年全市普通高中文理两大类参考26952人,一本达线率31.2%,二本达线率68.7%全市18人被“清北”录取,1172名学生被“双一流院校”录取。

3)医疗福祉方面

一是提升工作效率。将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发证的工作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加强行政监督,共监督检查医疗卫生单位4011户(次),传染病防治机构3825户(次),公共场所2790户(次),生活饮用水单位170户(次),消毒产品111户(次),餐饮具消毒单位20户(次),学校710所(次)。全市共查处案件120起,罚没款金额80.6万元二是开展专项疾病检查。全市宫颈癌完成检查80835名,完成率达100.42%,乳腺癌完成检查36851名,完成率达116.99%,均超额完成任务。

4)养老服务方面

一是改善养老服务条件。在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一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316个,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316个,覆盖率达到100%,医养签约达到100%;全市养老服务机构186家,设养老床位17900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2个,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487个,覆盖率达到68%,城乡养老条件不断改善。二是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建成16个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完成43家机构公建民营,对233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建成省级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15个,市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8个,财政下拨资金3000余万元,打通了服务社区居家老人“最后一公里”。

6. 强化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一是多措并举,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组织开展大气环境突出问题“百日攻坚”,累计检查企业1475家,发现解决各类环境问题874个,处罚金额320.24万元;开展中心城区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发现解决各类环境问题638个。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治理,累计巡查工地1523个,立案查处7起,处罚金额36.1万元;组织全市21家供热企业开展专项整治,签订减少排放责任状,20家企业已完成检修整治工作;对中心城区295家涉VOCs企业和焦化企业实施夏季差异化管控,排查173家涉VOCs企业,督促81家完成整改。全年完成4家焦化、8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77台工业炉窑升级改造和41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二是标本兼治,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纳入省级方案的27个项目,总投资34.3亿元,已完工5个,在建13个,办理前期手续9个;68个市级项目已完工12个、在建30个、办理前期手续26个;开展黄河干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谋划环境整治项目73个,预计总投资141.49亿元。目前,已完工10个,在建32个。摸排水资源本底状况,对99个水源地已完成实地调查三是源头管控,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对105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的技术审查和中心城区9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指导650家单位完成危险废物年度申报,对113家单位开展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启动我市首轮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工作,目前核实完成运城市系统填报企业数532家,完成了省厅下达的阶段性任务。推进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共新建监测井480口,采集土壤样品673个,采集地下水样品552个,完成5个化工园区,9个填埋场调查评估工作,总体进展全省靠前。

7. 加快交通建设,推动现代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公共交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今年全市新增85辆公交车,新增更新177辆出租车,全部为电动车。经统计,我市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30.86%,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为96.95%。二是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建成农村班线111条线路,260辆车,城乡公交103条线路,677辆车。全市147个乡镇(街道办)、2156个建制村通车率(包括电话预约车)100%。三是构建不同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完成运城市中心城区通往机场公交线路4条,通往高铁北站8条,通往火车站9条,通往中心汽车站15条公交线路。7路和12路将运城火车站、中心汽车站、运城北站三个交通场站全部进行了串联。

(三)存在的问题

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包容普惠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人才分布不均衡,企业生产紧缺高技术专业人才和领军科研人才,引才条件还不够优越二是招商引资力度还需提高邀请来运考察多,签订框架协议多,但是真正签署协议落地的比例低三是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还不健全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四同步”政策执行得还不够到位四是空气质量指标任务艰巨秋冬防控与往年同期PM2.5浓度控制均有所下降,完成秋冬防控制目标压力巨大。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健全人才体制。深度融合用好人才,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把产业创新发展与人才引进培育相结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最优环境。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发挥关键少数作用,领导带头上阵招商,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形成项目引得来、落得下的终极目标为根本,坚持“店小二式”的服务理念,破解外来企业在融资、用工、场地、手续办理过程中的难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三是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谋划2024年建设项目,扩大居家服务覆盖范围,聚焦老年人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等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制定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四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目标,紧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河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确保2024年度32项工程按期完工。做好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推进企业提标改造,实现年初空气环境质量再提升。

市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加强统筹协调,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运城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