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附件2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附件2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提出的建立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指示精神以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努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抓前端治未病,将商事纠纷化解在诉讼前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涉企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充分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遵循自愿合法的原则,对涉民营企业案件开展先行调解,今年诉前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049件,有效减轻企业诉讼负担。一是推广普及“法官联络站”。在重点村镇设立法官联络站185个,主要承担矛盾排查、纠纷化解、释法答疑、法治宣传等职责,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万荣法院设立果业纠纷调处中心,闻喜法院设立山楂产业法官联络站,稷山设立国家板枣公园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临猗法院编印《果农法律服务手册》,为市域优势农产品发展提供全方位司法保护。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全市52个人民法庭积极推行巡回审判、下乡办案,让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庭审,用鲜活案例达“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闻喜郭家庄镇50户农民与浙江一甜柿客商发生货款纠纷,在诉前调解阶段,法官联络站工作人员深入农户调查走访,法院干警远赴浙江调解,最终被告当场履行5万元,剩余部分达成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今年该客商又来闻喜做甜柿生意。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融类产品逐渐走进大众生活,金融纠纷案件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市中院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研判,与人行运城中心支行、市金融办等携手搭建了运城市“一体化”金融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一年,诉前化解金融纠纷2382件。今年市中院与运城银保监协会共同召开了20余家商业银行参加的防范银行业涉诉风险座谈会,印发《银行业金融风险提示与涉诉问题释疑》。8月份,针对保险业纠纷多发频发问题,指导盐湖区法院与银行保险业协会联合设立全省首家“法保联动诉调中心”,诉前化解保险纠纷27件,努力把纠纷化解于理赔阶段,服务运城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三是为企业提供精准性司法服务。坚持送法入企活动,两级法院领导干部包联市域企业150余家,送法入企260余次,帮助企业解答涉法涉诉问题220个。市中院与市工商联联合会签了《关于建立常态化联络衔接机制的工作意见》,联合走访企业,送去《民营企业经营风险提示》。同时还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时发出司法建议32份。芮城法院推出涉企案件咨询卡制度,对症预防企业经营风险;夏县法院开展“助企纾困保民生”专项行动,给企业提供全面“法律体检”;万荣法院成立外加剂产业法官工作站,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有效减少了潜在纠纷进入诉讼。

(二)为商事纠纷开辟绿色通道,立案服务方便快捷

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八项举措》,把涉中小投资者纠纷和涉民营企业案件纳入“绿色通道”体系,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立案服务。一是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设咨询窗口。由值班律师为当事人诉讼立案、财产保全等问题提供咨询服务、风险提示和诉讼程序指导。二是帮助当事人获取被告信息。针对当事人对被告信息掌握不准确难以立案的问题,经当事人申请,法院为律师提供协查函、调查令,帮助其获得完整准确的被告身份信息及相关证据等问题。三是全部开通网上立案服务。充分运用诉讼服务网、山西移动微法院送达平台,实现了所有案件可网上立案、异地法院受理案件跨域立案。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网上立案17715件。本院管辖的案件,实现了网上缴费、查询、阅卷、保全、鉴定等诉讼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四是网上类案推送服务。当事人在网上立案的同时,可查阅同类案件人民法院的判决情况,对其案件有一定心理预期,源头减少上诉、申诉等无谓诉讼。五是远程在线视频诉讼。征得当事人同意可通过线上开庭、调解,不仅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降低了案件审理周期。六是简化手续网上退付款项。原告胜诉、撤诉后,预先交纳的诉讼费可通过网上申请,自助退费。制定《执行案款发放指引》9条,执行案款到账后,一律通过网上转账发放。今年共发放执行款7.15亿元,发放率98.6%。

(三)依法公正审判,有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一是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坚持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的司法理念,出台的《关于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投资者司法保护工作的意见》,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今年初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市中院立即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我市经济复苏的工作意见》《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指导工作。为防止涉诉案件被非法干预,在全市法院开展“三项规定”专项督促治理,坚持有问必录,对违法过问案件,利用特定关系给他人打招呼的行为进行处分通报,确保每一起都能得到公平审理。

二是繁简分流速裁快审商事纠纷。两级法院均建立了商事案件速裁快审机制,在立案环节对民商事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将争议不大的案件由速裁团队审理。基层法院有40%的商事案件纳入速裁快审,市中院两名速裁法官今年结案784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结案总数的34%,平均结案时长15天,平均庭审时长不超15分钟。截至11月底,全市法院共受理商事纠纷案件19503件,审结16721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100%。

三是依法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坚持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与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坚决惩治不守诚信行为,旗帜鲜明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某企业住所地12名村民采取滞留企业办公场所、堵大门等方式,胁迫与其本无债权债务关系或其他侵权行为的企业主签署协议,据此向法院起诉,要求该企业补偿其损失126万元。市中院审理后认为,该协议是企业主被迫签订,村民赔偿权利的取得不具有合法性,如支持该行为,不仅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将助长“横者有理”的恶习,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公序良俗,故依法驳回了12户村民的起诉。该案例被写入省法院人大工作报告。

四是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召开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推进会暨审判业务培训会,推动知识产权案件级别管辖改革,落实“三合一”审判机制,截至11月底,全市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357件,运用惩罚性赔偿措施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市中院与市知识产权局等4家单位在运城经济开发区共同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基地”,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探索建立技术调查人才库,为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出台《关于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的试行办法》,完成3个案件的司法确认工作。市中院办理的山西诚意合食品有限公司诉闻喜任诚意煮饼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入选2022年山西省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五是稳妥办理企业破产案件。加强破产法规政策的学习宣传,注重和解重整制度应用,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加强府院联动,努力化解企业债务危机,尽力盘活企业资产。为进一步规范两级法院破产案件的办理,市中院结合运城实际先后出台了《关联公司合并破产工作规程》《预重整工作指引》《关于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破产案件相关权利人推荐管理人实施办法》《破产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等12份文件,从制度上保证破产法全面准确执行加强对破产管理人队伍的监督指导,市中院成立了破产案件管理人评审委员会和协会,建立了破产管理人工作业绩动态考核机制,有效提高破产管理人工作能力。市中院发挥管理人作用,依法妥处房地产领域烂尾项目,高效办结“关东房地产”破产重整案,为化解房地产领域系统性风险,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对于影响较大的企业破产案件,法院提前介入,广泛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参与论证破产工作预案,有效提升破产效率。市中院受理的山西武圣实业公司等三家公司合并重整案,是海鑫集团重整案后又一大型民营企业合并重整案,今年10月份重整成功,审理时长仅470天,职工债权和税务债权清偿率100%,普通债权综合清偿率为39%,在中院破产案件历史上债务清偿率最高对于人去楼空的“僵尸企业”,大胆适用简易程序,加快出清力度。如,舜帝棉业和中鑫洋麻破产清算案,企业瘫痪、债台高筑,应债权人申请,市中院果断裁定破产清算,及时止损。

六是依法规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23年,市中院出台《关于加强行政案件诉源治理 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全面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导夏县法院和平陆法院探索院院协作机制,建立以行政案件管辖法院和行政机关属地法院之间跨域府院联动,一审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90%以上,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山西焦煤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诉运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案,民事行政交叉、时间跨度长、法律关系复杂,既涉及合作建房、民间借贷、金融贷款担保、抵押权实现等,又涉及侵占国有资产及善意第三人权益保护等,矛盾冲突大,其中与房产关联的民事、行政、执行裁判文书多达几十份。市中院多次审理并深入企业调查、现场勘查、走访相关市县各单位,协调相关企业给予相应补偿。二审判决后,上诉人山西焦煤公司送来牌匾:“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法治营商环境”。

(四)建立协作机制,部门联手促进环资保护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环境资源审判融入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常态化开展“携手治四乱”专项行动,让各类环资类案件消除在萌芽、止于未发。市中院先后建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运城临汾晋城三市相关法院、运城沿黄八县(市)基层法院等4项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协作机制;深化与市检察院、山西黄河河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协调联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签订了《服务保障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作意见》。在重点区域设立环资法庭和巡回法庭5个、环境和文物保护基地9处,形成了山水湖田林草沙和黄河文化的一体化司法保护格局。结合“低碳日”“生态日”开展“七进送法”活动,提升群众环保节能意识。永济法院在黄河岸畔公开审理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一案在《人民法院报》进行专题报道,并拍摄了《与法同行——电鱼你承受得起吗?》公益短视频。垣曲法院在古城湿地公园公开审理非法猎杀野生动物林麝一案,通过以案释法引领社会环保意识,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五)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坚决维护营商环境稳定

一是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扫黑恶、治电诈、打盗窃、禁毒品、护民生”为重点,依法严惩“沙霸”“矿霸”“村霸”,坚决打击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聚众滋事等干扰破坏生产经营的黑恶势力犯罪。今年两级法院共受理一审涉恶案4件31人,审结1件4人。备受社会关注的鑫源兄弟集团案、以乔军民为首的14人恶势力犯罪团伙案已开庭审理,近期即将宣判。二是保护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一些企业驻地周边不法分子寻衅滋事,严重影响扰乱企业的经营管理秩序,企业敢怒不敢言。如,某县村民多次反映某企业有污染环境行为,在该企业对环保设施进行维护时5村民却以其他理由阻挠破坏,一审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定罪量刑,并判决5村民赔偿企业环保设施损失,市中院依法维持了原审判决。三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涉及企业家的刑事案件,以保护创业者、宽容失误者、惩治犯罪者为原则,严格把握“罪”与“非罪”的认定条件,防止将经济纠纷上升为经济犯罪,使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如某家具公司经营人柳某4次安排周某编造虚假的贷款理由提供虚假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借款8400万元,并违反约定将该款用于房地产开发,后因资金链断裂尚欠本金2078万元未还,构成贷款诈骗罪被起诉。案件审理期间,公司主动结清所欠贷款本息,未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法院认定被告人柳某、周某犯罪情节轻微,对其免予刑事处罚,对该家具公司判处罚金30万元,既制裁了违法行为,又保证了企业正常经营。

(六)灵活审慎执行保全,实现权利人利益最大化

一是改革执行权运行模式。在全省法院率先创新改革执行流程分段集约实施办法,将执行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由四个团队实施,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效解决了承办法官一人包案到底、执行权高度集中、监管困难等突出问题。同时,多个案件在同一阶段集中办理,有效提升执行工作的集约化、专业化、规范化。截至11月底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7616件,执结22114件,执行到位7.11亿元,发放7.15亿元,限制高消费10264人,纳入失信人名单5689人,有力推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二是集中开展专项执行活动。开展涉党政机关拖欠款项执行专项活动,经排查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共7件,已全部结案,5件执行完毕,2件终结执行,执行到位1738.69万元。整治长期查控财产不处置专项行动,中院共10件,已恢复执行7件,剩余件3件因法定原因暂未处置。组织腾退晋欧学校专案化解行动该案系省优化营商环境督导的全市50个问题之一),因涉及1600余名学生的就学问题,市中院多次向省人大、省高院、市人大常委会、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协调盐湖区政府以及公安、教育等部门,今年秋季开学前将晋欧学校交付申请执行人。三是严格限定失信人名单。公司法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不仅对法定代表人个人带来负面影响,更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以及员工的福利待遇等造成严重困扰。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移送追究拒执犯罪70人,依法限制高消费11479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6419人。对于企业法人严格依照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慎执行,一般不预公开。四是灵活审慎强制执行企业。2023年,全市法院移送“执转破”案件2件,涉及债务人30人、涉案企业33家,标的3605万元。在查封中小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时,优先采取“活封”措施,在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允许企业继续使用或者利用该财产进行融资,尽量为企业争取经营发展空间和时间。今年对5家企业暂缓强制执行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256万元,释放土地20亩,释放厂房1880㎡,帮扶4家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

二、问题和建议

能动司法理念树的还不牢。个别法官教条刻板、就案办案,未能实质性解决纠纷,导致案结事未了,一案结多案生,给企业增加了诉讼负担。少数法官重办案、轻服务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对办理行政案件、涉企案件中发现共性的问题,发出司法建议不多,司法动能延伸不够。

为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些疑难复杂的商事案件审理周期长,如破产、重整案件,影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效果。在执行工作中,少数干警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实不细,存在超期、超额冻结企业款项,未按规定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信息等问题。执行企业财产,既要维护胜诉者权益,又要保护被执行企业正常经营,合理平衡双方利益关系有时难以把握。

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有待提高。少数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主要表现在机械执法、过度执法、层层加码,对一些轻微违规违章本可通过警告、说服教育解决,却按最高项处罚,加重了企业负担,削弱了投资者信心。

应加强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的制定。行政机关在制定涉企政策时,应充分听取企业家的意见,这是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防止出现“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许诺的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应当及时兑现在破产重整企业税收上出台相应优惠政策,保证企业重整后轻装上阵。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运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深化改革赋能,常态化深入企业调研。要注重发挥调查研究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服务发展大局中的作用,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召开企业家代表会议、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访谈商户等方式,从不同切入点发现企业司法需求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服务,推进企业在法治化轨道运行。

(二)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持续推出更多利民便民措施,提高办案效率,减少企业诉讼成本。推进智慧法院和互联网司法创新发展,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夯实“三统一”机制,加强执行监管。落实执行工作“三统一”机制,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效能,强化执法办案和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压实职责任务,强化动态监督,提升涉企案件实际执结率、实际执行到位率。

整治“吃拿卡要”,锻造过硬法院队伍。坚持问题导向,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院治警。聚焦“吃拿卡要”等司法顽疾,破除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中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行为,常态化执纪监督问责,使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严惩司法腐败,建设一支忠诚干净纯洁的法院队伍。

加强考核工作,推进提质增效。加强执行合同项目考核工作,细化考核标准,促进法院不断完善诉讼便利化及优化营商环境机制,缩短解决商事纠纷耗时,提升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为运城高质量发展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