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对<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 2021年4月22日在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0年12月29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就运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出了五点审议意见。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逐条分析研究,责成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落实情况

一是优化体制机制,做好机构政策衔接。持续推动脱贫攻坚组织领导体系向乡村振兴组织领导体系有序平稳过渡,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对现行政策内容、实施方式进行细化与调整,做到各项政策“进退去留”适度,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对支持产业稳步发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发展政策,做到与时俱进、只增不减,对特殊困难群众保障等兜底救助政策继续保持稳定,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普惠性政策逐步调整优化。

二是配强干部力量,做好业务工作衔接。按照保持总体稳定、机构全覆盖原则,市、县两级扶贫办将重组为乡村振兴局,持续配齐配全配强各级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坚持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根据新任务新要求,区分村情对选派驻村工作力量、范围、年限、方式等进行灵活调整,对现有的579个驻村工作队进行调整轮换,并在今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培训,使其具备组织群众、对接市场、规划发展等能力,以适应乡村振兴的新要求。

三是科学编制规划,做好要素体系衔接。市政府继续保持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化扶贫资产项目管理,形成完备的要素支撑体系。对各县(市、区)划分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整体推进县、先行示范县“三类县”,分类分措施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计划投入省市财政专项资金3亿余元,实施1500个重点工程项目,妥善解决低收入人口增收难题,着力打造100个美丽乡村,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平稳过渡。

二、关于“坚决筑牢返贫防线”的落实情况

一是完善防贫返贫监测预警。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跟进帮扶,确保贫困人口动态清零。继续坚持深化村有信息员、乡有录入员、县有审核员机制,对“两类户”开展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工作。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

二是实施针对性帮扶措施。按照“一户一策”制定“两类户”精准帮扶措施,建立需求清单和任务清单,从医疗保障、临时救助、产业发展、帮助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开展个性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现象。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三是健全兜底保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形成全面覆盖、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救助帮扶体系。加强农村综合保障政策落实,实施好农村低收入群体补充养老保险新政,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目前运城市通过精准摸排,共筛查出“两类户”1136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8343人,边缘易致贫户3026人,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运城市贫困人口动态清零。

三、关于“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的落实情况

一是延长产业链条,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强化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在“特”“优”上发力,使农林牧渔等行业跨越“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现“接二连三”,把依托脱贫地区资源禀赋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县域,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2021年实施750个产业提升项目,突出打造2-3个运城产业帮扶品牌。同时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不断拓展消费扶贫“三专一平台”渠道,持续推动“五进九销”,发展农村电商,提升农产品市场化商品化,力争销售目标达到15亿元。

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提升素质能力。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融合线上线下,完善“培训+就业+服务”模式,实现“人岗匹配”,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双向互动的服务,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致富带头人,全年预计完成低收入群体技能培训1万人,培训持证率和就业率稳定到60%以上。

三是坚持稳岗就业、公益岗托底,确保脱贫户能就业、有收入。鼓励各类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对接省内外就业资源,帮助有外出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及时稳定就业,利用好“凤还巢”计划,鼓励运城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和承接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帮助不愿外出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将公益岗纳入长效脱贫巩固机制,综合开发保洁保绿、治安协管、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扶贫企业、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园,开展以工代赈,动态落实“一户一公益岗”政策,确保公益岗位只增不减,优先保障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目前运城市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103052人,占2020年101202人的101.8%,确保了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就业率高于上年。

四、关于“完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落实情况

聚焦运城市101个集中安置区、3.9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着力在产业就业和社区治理上下功夫。持续抓牢产业就业,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向省上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推动安置区配套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引导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安置区周边合理聚集,大力发展帮扶车间和“微工厂”,实现有劳动力搬迁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不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主动适应安置区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变化,均衡配置公共资源,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在800人以上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就业创业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做足做好“稳”的文章,促进易地搬迁脱贫群众更好融入当地社会。

五、关于“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落实情况

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大力培养好班子和好带头人,不断强化村两委班子力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调动和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大展演活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先进典型,鼓励开展星级评比、爱心超市、孝善基金等创建活动,引导脱贫群众克服惰性思想,积极投身发展生产。严厉打击“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规范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向上、勤劳致富的乡风民风,改变群众精神面貌。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监督支持下,加快“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制定,做好运城市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出台,以政策落实为主体,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围绕返贫预警监测、产业就业扶持、基础设施改善、内生动力激发等具体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