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 报 告

——20161216日在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乔登州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运城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5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其中:平陆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万荣、闻喜、垣曲、夏县是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到2015年底,通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识别认定,全市13县(市、区)和4个经济开发区还有550个贫困村、22.7贫困人口(占全市农业人7.8%)。这部分贫困人口大多地处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差,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将脱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创新措施、完善机制,紧抓不懈、深入推进,取得了良好开局。

(一)全面动员,科学部署

脱贫攻坚是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实际出发,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创新扶贫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有效集中各方力量,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1、严格落实专项扶贫责任。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今年先后召3市委常委会、4政府常务会3市级会议,研究部署脱贫工作,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前所未有。市县两级全部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统筹建立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村“两委”主干、包村干部领导、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五位一体”抓扶贫工作格局。完善“市县抓落实、乡村具体实施”的分级负责机制,市级主抓上下衔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主抓脱贫攻坚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和推进实施等工作。乡村两级主抓精准管理扶贫对象、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扶贫项目、精准加强项目管理、精准反映扶贫信息等工作,基本形成“市督促、县落实、乡主抓、村实施”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统筹整合行业部门资源。充分发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由主要部门牵头成立了产业开发、基础设施、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保救助、金融保险、投资保障、扶贫宣传、考核督查等十个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合力攻坚。市委、市政府对专项组工作非常重视,王宇燕书记、陈振亮市长多次主持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听取牵头单位工作汇报,要求各工作组对接政策、摸清底数、细化方案、建立台账,把扶贫措施落实落细落小,确保扶贫政策到村到户到人。市四大班子领导也经常带队调研扶贫工作,走村入户明察暗访,营造了凝心聚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3、鼓励支持社会参与。脱贫攻坚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发动,号召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奉献爱心。引导各类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密切企业与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在贫困地区培育或引进了万荣华康、闻喜大象、夏县格瑞特、平陆阳煤新科等一批重点扶贫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当地贫困农户稳步增收。积极抓好金融扶贫, 扶贫部门合理安排使用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撬动金融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我市第一年启动金融扶贫工作,5个贫困县当年完成贷款投放1.2亿元,今年已完1.4亿元,均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保险扶贫工作,为贫困户及农业生产提供相关优惠的保险业务,以提高贫困群众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此外,驻运部队、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积极结对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在社会上营造了愿为、能为、可为的良好扶贫工作氛围。

(二)精准识别,夯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真正把扶贫对象摸清摸准,才能为下一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提供依据。通过扶贫部门和基层干部三年的反复核查,逐户走访调查,采集信息数据,对照扶贫标准,严格识别程序,基本摸清了全市贫困底数,明确了扶贫对象和工作任务。

1、全面摸排,搞好建档立卡工作。建档立卡工作主要是解决“扶持对象精准”的问题,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对贫困对象进行识别认定并建立信息档案。我市建档立卡工作2014年启动, 2015开展“回头看”2016进行“再回头看”,综合考虑收入、房产、经商、车辆、财政供养、子女能力、健康、教育等情况,整户识别,规模控制。按照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县(市、区)人民政府审定公告的工作流程进行识别,对识别的数据经工商、财政、公安等部门信息比对,保障贫困信息真实准确。随后对识别认定的贫困人口统一登记造册,并录入国家贫困信息系统,内容涵盖贫困家庭人员信息、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帮扶责任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等。该项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时效性高,为高质量完成任务,全市多次召开动员会、培训会、协调会,加强政策宣传、加大人力投入、规范工作程序,积极开展督促检查,确保了建档立卡标准明确、程序规范、资料齐全、数据精准。

2、及时更新,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安排,为了确保国家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全面客观准确,11,全市积极启动贫困人口核查整改和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剔除出列人口,保留贫困人口,确定脱贫人口。采集、更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基础数据,统一录入到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并对原有信息数据清洗完善。按照贫困退出办法,开展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工作,对年度预脱贫人口进行核实评估,确保达到脱贫标准“两不愁、三保障”。按照贫困人口识别办法,开展新增和返贫人口的纳入工作,实现扶贫对象有出有进的动态管理。1111,市扶贫办组织市县乡相关干部人员进行动员培训,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制定工作方案,邀请省扶贫办领导授课讲解政策和操作办法,并对相关业务知识进行测试,督促按期完成动态调整工作。

3、分类施策,制定完善脱贫规划。在扎实搞好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瞄准扶贫对象,确定了“四年脱贫、一年巩固,全面脱贫、力争小康”的脱贫计划,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措施,规划闻喜、夏2017脱贫,万荣、垣曲2018脱贫,平2019脱贫。规划产业扶持和转移就业脱贫12万人,移民搬迁脱贫4万人,教育脱贫2.5万人,生态补0.3万人,社会保障兜4.9万人,确保每年脱6万人,到2019年底,全市5个贫困县550贫困村全部摘帽22.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条件好的力争小康,2020作为巩固提高年。2016底,全市要确6万贫困人口和15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三)精准帮扶,稳定增收

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全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既考虑现实需求,更注重长远规划,给予政策倾斜同时,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1、发挥项目带动。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任务走、任务跟着需求走”的思路,科学规划扶贫项目,制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和七十个具体项目”,包含特色产业、移民搬迁、培训就业、生态补偿、社保兜底、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力量帮扶等内容,将项目任务分解到各个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方案,将项目落实到村到户,实现了目标责任化、责任项目化、项目数字化。2016,依托34家企业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按照“置家业、保就业、兴产业”工作思路,易地扶贫搬8696,在科学规划、有序搬迁的基础上,同步帮助移民搬迁群众谋划项目、发展产业,培训技能、促进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重视推广“产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探索机关党员干部带办帮办扶贫合作社、村两委主干主办领办扶贫合作社,吸纳贫困群众参与,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2、强化扶贫培训。脱贫攻坚离不开贫困群众参与,必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针对部分群众存在技能缺乏及“等要靠”思想问题,我们坚持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帮助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致富信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在部分县探索开办“农民夜校”,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干部为贫困群众讲惠农政策、讲市场规律、讲科技信息、讲农业技术、讲致富典范,提升群众农业科学管理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开展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及符合条件的新入学大学生,应补尽补。积极开展千村万人就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支持农村贫困劳动力掌握实用技术,引导培训机构结合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瞄准建档立卡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

3、深化精准帮扶。认真落实“两包三到一支撑”联动帮扶工作机制,去年,下派驻村帮扶工作1452个,第一书记802名,对重点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安排农业技术人员550个贫困村开展主导产业技能扶持,市、县配套资金给予补贴。11月,市委、市政府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重新调整部署,增派帮扶干部,使驻村工作的人员结构和力量分配更加合理。成立了干部驻村帮扶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齐海斌同志担任组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每月例会制,定期通报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推进挂图作战和帮扶政策牌落实制度,在乡(镇)、村挂上贫困现状图、原因分析图、帮扶措施图、帮扶责任图。贫困户家中挂上帮扶政策牌,标明各项帮扶政策及落实到位情况。建立了驻村帮扶管理考核办法,督促帮扶干部沉下身、静下心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帮助发展生产。

(四)精准退出,务求实效

从今年起,脱贫工作不再是“数字脱贫”,中央、省都要进行严格的脱贫成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我市提前准备,制定了脱贫退出办法和脱贫成效考核办法,以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坚决制止“数字脱贫”“被脱贫”现象,确保脱贫结果经得起检验。

1、明确退出办法。贫困退出要以脱贫实效为依据,群众认可为标准,贫困人口退出以该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衡量标准。贫困村、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都要按标准、按程序,逐村逐户验收,并在建档立卡系统中进行标注,确保做到逐户销号、脱贫到人。通过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退出办法和退出程序,让群众明白退出标准,了解退出程序,认可脱贫结果,确保精准扶贫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2、开展试点探索。鉴于严格的退出考核办法,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决定,采取试点先行、探索经验、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全面开展的方法11,在全市各县(市、区)选择试点村,集中时间开展试点工作,并组织扶贫干部互相观摩学习,了解不同县份贫困退出操作程序、档案资料、公告公示的具体做法,确定了“收入核算、民主评议、审核公告、系统标注”的基本模式,为全市开展脱贫退出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

3、启动退出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市脱贫任务122个贫困村、5.3贫困人口,市政府确定156个贫困村6贫困人口。目前,已启动贫困村退出165个,超额9个,已启动贫困人口脱贫涉2281个村6.9万人,已完成村级程序进入公示公告阶段的329个村1.5万人,预计1220日可前可完成脱贫任务。

二、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主要表现:

1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乡村公路中“断头路”“回头路”还没得到有效治理,田间道路通达度较低,“重建轻养”,养护管理跟不上,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道路损毁严重,“有路难行”问题比较突出。农田有效灌溉率低,农业抗御灾害的能力不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标准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弱、水平低。部分村级卫生室设施简陋、设备有限,人员少、待遇低,服务能力差。

2社会保障兜底难以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虽已统一,但对许多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应当是兜底对象,实际上不能够达到应保尽保。同时,当前全市医疗救助标准较低,新农合参保费逐年增高,报销范围和比例有限,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区别不大。

3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低。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保守,缺少致富技能,自主就业创业能力不足,自我发展内在动力不强。看病难、看病贵仍是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因病负债,影响和阻碍农业生产,由此减少收入,增加支出,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

4扶贫资金拨付使用不及时。2015年以来,扶贫资金切块到县、扶贫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县级在统筹安排使用时,由于缺乏明确的使用管理办法、指导意见等,害怕出错,畏首畏尾,不敢担当,更不敢创新措施,导致资金安排缓慢。另一方面,由于扶贫资金拨付仍沿用以前的报账制,需要项目完工再验收报账拨付。上级提前切块下达到县的资金只能趴在账上,不能及时产生扶贫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精准扶贫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加快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完成各年度脱贫任务,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1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研究解决贫困乡、村、组道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后续管理、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和突出问题,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精准扶贫工作的首位,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整合力量、综合治理、板块推进,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按照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坚持城乡统筹,对条件不便、人口稀少的村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资金安排上,向基础设施最薄弱、增收难度大的贫困村倾斜,确保最贫困的地方优先安排扶贫项目,最突出的问题优先得到解决。

2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构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贫困人口及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2017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水平,降低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将起付线10000元降到5000元,报销比例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积极探索兜底脱贫工作,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市政府将合理预留兜底脱贫资金,提供兜底保障。

3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资源禀赋特色,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重点扶持符合当地实际、大多数贫困群众参与、大面积受益的增收产业。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贫困地区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弱的问题。发挥科技扶贫的重要作用,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科技人员以技术、项目入股等方式参与扶贫产业开发。鼓励贫困户以到户到人的扶贫资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要素为资本,折股量化投向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或开展合作经营,通过保底分红、参与劳动等方式,解决部分贫困户扶贫效益不高的问题。

4着力提高群众自身素质。扶贫扶志”“治穷治愚”,脱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因此,提高贫困群众自身素质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关键。我们将坚持在精神扶持上下功夫,要选树努力脱贫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加大宣传,在政策上优先帮扶积极主动的贫困群众,激发脱贫斗志和信心,大力营造“勤劳致富为荣、等懒要靠为耻”的氛围。在技能培训上下功夫,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创新方式,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等结合起来,特别是围绕已形成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广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努力使主推技术为贫困户所掌握、优良品种为贫困户所接受,实现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在教育上下功夫,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实现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5健全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机制,以目标问题为导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县(市、区)开展督查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突出难题。党委、政府督查部门重点围绕扶贫对象准不准、脱贫需求清不清、帮扶措施实不实、资金使用严不严、指标数据真不真、脱贫成效好不好等内容开展“六查”活动。近期鉴于各地扶贫资金滞留问题,省里提出到今年年底2015及以前年度资金要全部“清零”2016年资金账面余留不能超10%,市政府对拨付慢的县进行约谈,要求各县创新措施,加快拨付,“一周双报”,确保年底前达到资金拨付使用进度。推进脱贫攻坚领域反腐倡廉建设,强化纪检监察、检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职能,对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坚决从严惩戒。完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机制,把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县(市、区)和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提高减贫指标权重,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