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运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 报 告

——20161216在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 杰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运城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2016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运城是山西第一人口大市,也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果、菜生产基地和食品消费集散地。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和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放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以人民幸福为使命,以社会和谐为根本,坚决贯彻“四个最严”要求,按照“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为引领,智慧食药信息化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为两翼,示范工程和社会共治为支撑”的工作思路,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持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形成了“党委抓部署、人大抓监督、政府抓创建、部门抓监管、企业抓管理、行业抓自律、社会共参与”的良性工作格局,全市食品安全治理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一、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是我市被列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的第一年,也是2012我市全面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收官之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创建标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各县(市、区)、市食安委主要部门初步完成2016年度创建工作预期目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突出食品安全战略定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运城调研食品安全,特别是省食安办主任、省食药监管局局长赵光国同志先后两次带领省局班子成员来运城调研指导,对运城的创建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决定在运城召开现场会,示范引领全省创建工作。今年8月份,我市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做法被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简报专刊报道,对全市创建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16,市委、市政府将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列入“五城同创”工作内容,明确提出“抓创建就是抓发展、抓创建就是树形象、抓创建就是惠民生、抓创建就是转作风”,先后出台了《运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运城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将食品安全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分值权重2%提高到3%

市人大将食品安全列入常委会工作重点,就创建工作作出专题决议,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实时跟踪,调研督导,并连年组织开展对地方政府和食品安全主要工作部门的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通过不断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创建职责,层层压紧压实创建责任,全市上下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工作力度明显加大。

(二)健全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全市食药监管力量不断充实,有重点地向基层一线倾斜。现阶段全市食药监管队伍达到历史性的1511人,较改革前的629增长了140%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全部增设到位。市公安局13个县(市、区)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犯罪侦查队伍全部组建,拥有专职食药警53人。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倾,全市共设立109个乡镇食药监管站、126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认真落实国务院“四有两责”要求和省局“五个一”标准,全市乡镇食药监管站执法车2016年年底前全部配置到位,特别是盐湖区每站投入不低于50万元;平陆县按照“十个一”标准,5乡镇监管站进行了升级改造,持续推进乡镇监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夏县将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补66.24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彻底打通。

食品安全投入力度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逐年增长。2014年市县两级共投入财政资2140万元,2015年投入2328万元,2016食品安全经费继续大幅增长,达到4500万元,比2015将近翻了一番。市财政还每年专门列支200万元作为创建工作专项奖励资金,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改善、同步提升。

(三)注重科技运用,进一步加快智慧食药信息化建设。为积极顺应“互联网+食品安全”的发展趋势,我市总投资1339万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智慧食药”监管平台列入“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平台集行政执法、产品溯源、公众服务、应急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确保各项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大数据作用初见成效。市政府投200余万元,建设了运城市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投诉举报中心、信息管理中心。联接市食药监管局17县(市、区、开发区)食药监管局以及109乡镇食药监管站的智慧食药系统全面搭建完成。“运城食药监管”APP研发上线,微信公众号开通使用,首批100执法终端配备到位5859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单位的基本数据信息采集录入“智慧食药”平台数据库,信用体系建设走上轨道。依托“智慧食药”监管平台,为落实“责任网格化、检查格式化、管理痕迹化”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处理手段,可以实时了解掌握全市食品监管状况,受理群众举报投诉、调用各类统计分析数据。对于应急突发事件,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电子地图和多维图表,快速掌握全局情况、迅速评估事态趋势、做出科学准确决策。

全链条追溯体系不断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稳步推进,农副产品种养殖环节,“智慧食药”平台与农业、畜牧等电子监管系统对接融合,“三品一标”和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正在逐步实现产地质量安全追溯;食品生产环节,以“四环一链”关键环节为核心,102规模以上企业、高风险监管企业、方便食品、地方名优产品288个品种实现了二维码赋码追溯;食品经营环节,引进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平台的核心功能,经过量身打造,开发出具有运城特色的生鲜类食品的溯源管理系统。

(四)强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2016年,总投资2638万元的市食品检测中心在全省首家建成并正式启用。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7人,2016年完成100个检验项目认证,初步具备食品微生物、理化、农兽药残留等常规检验检测资质和能力。县级层面,市编办下发专门文件,理顺了12个县(市)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管理体制,临猗县和稷山县两个区域性食品检测中心通过国家申报立项,县级食品检测能力建设正在走上轨道。109个乡镇食药监管站建立100标准化食品快检室,在全市大型商场、超市、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建立100快检室的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完成,13个县(市、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实现全覆盖。

市食安办加强统筹协调。在“全市一盘棋”的推动下,实行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数据汇总分析、结果应用、核查处置、考核评价“六个统一”。加大信息公开、案件查处、产品召回、整改落实等后续工作力度,通过严密的日常检查和科学的监督抽验,多方查找问题隐患,及时防控安全风险,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市政府将食品检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每4/人的检测样本量标准,2016共安排食品安全检验经费2100万元,其中市级财420万元,13县(市、区)各安120万元,4省级开发区各安排30元,确保了食品抽样检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截止目前,2016全市农业部门农残检测抽检农产品样品694个,总体合格率98.4%畜产367次,合格率均达到100%;饲料产品60批次,合格98.3%;食药部门共完成食品国抽省抽任416批次,合格率98.7%完成市抽任1394批次,合格率98.8%,与2015年抽检结果相比检测合格率均有明显提高。

(五)示范工程引领,进一步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几年来,全市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思考谋划,先后启动实施一系列示范工程,部门联动、规范整治、统筹推进,全市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一是着力打造政府放心餐工程建设。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企业承办”的原则,投1.5亿元,建设现代化的“中央厨房”。统一生产、统一定点、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销售运营模式,使政府放心餐实现了从采购源头到市民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把控。目前“运城市政府放心餐”已在市区学校周边、繁华街道、居民小区布点120多个,并开始向周边县市延伸发展。201610月,“政府放心餐”推出网络点餐、外卖配送业务,线上线下全方位、全天候为市民提供100余种方便快捷、营养卫生、安全放心的餐饮食品。二是全面推进餐饮业“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将打造“透明厨房”作为强化餐饮行业监管,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抓手,实施“诚信餐饮”创建活动。将“透明厨房”建设纳入餐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内容,纳入量化分级管理、等级公示加分项目,作为新开办餐饮企业的前置许可条件,鼓励餐饮服务行业按照新的标准搞好硬件设施建设,公开加工过程,公示食品原料及其来源等信息,引导各餐饮单位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对后厨操作间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并在餐厅显要位置安装显示屏,让消费者参与监督。全2425家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后厨”成为消费者可视、可感、可知的“阳光厨房”。积极探索“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模式,推动“透明厨房”监控系统与“智慧食药”电子监管平台对接,实现对大型餐饮和学校食堂的操作间的“网上直播”。三是全面强化“三小”食品提质达标工程建设。按照“改造提升一批、规范整治一批、查处取缔一批”的工作思路,对小作坊、小副食店和小餐饮进行普查建档、分类整治:对已取得许可证照的督促其进一步提升,打造示范点;对基础条件具备的指导其查缺补漏,限期整改、限期申证;对生产经营条件恶劣涉嫌制假售假的,坚决查处取缔。通过整治,促进全市“三小”食品行业逐步达到“持证上岗、亮证经营、硬件到位、软件齐备、穿衣戴帽、防尘防蝇、整洁卫生、诚信文明”的标准,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四是全力推动果品提质增效工程建设。运城地处北纬35度以北、东经111以西的黄土高原上,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苹果生产带。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327亩,总产60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市委、市政府瞄准国际先进生产标准,精心构筑水果生产三道防线:源头管控上,严格执行限用农药名单和农业化学品准许名单,推广先进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频次;过程监管上,推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对水果生产进行全程把控;末端检测上,通过建立三位一体农残检测平台,探索建立出口质量追溯体系,全面落实“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实现了水果生产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放心、无公害。截止目前,已有万荣、临猗、芮城、平陆4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水果出口安全示范区,全市水果出口覆盖世界六大37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到13万吨。与此同时,以强化“三品一标”认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根本转型为目标的“百园千村”工程,ISO22000为核心的食品生产企业认证工程,以城乡红白喜事为重点的集体聚餐规范管理工程,以美丽宜居示范村为载体的食品安全社区乡村创建工程也在全市全面部署、梯次推进。食品安全八大示范工程对全市食品安全水平的整体跃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治理力度。集中执法力量开展专项整治,是标本兼治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体现创建工作力度,彰显创建成效的重要载体。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农产品、畜禽产品种养殖和食品生产、经营的各领域、各环节、各市场主体进行拉网式排查,突出源头整治,依法彻底治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

农产品安全源头整治方面,一是突出假劣农资和农残超标问题,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农残检测专项整治。全市共出动执法人37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1205家(次),抽检农药样60个,立案查处各类农资案件108,罚没77.45元,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85家(次)。二是加大土肥药水四项治理。全市配方肥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完20亩;全市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项目试点面积完48.95万亩,推广面积达320万亩;对新绛、稷山9个沿汾河流域农产品产地县,监测灌溉水质采样点447,涉及灌溉面181.81亩。三是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进标准化技术推广。目前,全市在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个数246个,认定产地面积372.74亩。其中,无公害农产192个,产地165万亩;绿色农产11个,产地11.54万亩;有机农产品26个,产地2.7亩;地理标志农产17个,产地193.5万亩。

水果种植生产源头整治方面,一是推行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加快水果“三品一标”生产基地标准化认证推广。运城的水果种植面积达328万亩,其中“三品一标”果品认证达130吨,产地认证面积达135万亩。二是加强果业投入果品监管,逐步建立产地上市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三是修订完善无公害金苹果、红富士苹果、江石榴、山楂等八个品种地方生产规程,引导果农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从源头保障果品质量安全。

畜禽屠宰专项整治方面,2016年,全市产地检疫生猪169万头只,牛0.3万头、羊1.8只、禽1亿只。全市共有生猪定点屠宰场61个,牛羊定点屠宰场5个、禽类定点屠宰场4,年生猪进点屠宰量65万余头,动物屠宰检疫产品共8227万公斤。加大对兽药生产经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养殖场户、生鲜乳收购站的整治力度,假劣兽药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禁用兽药、瘦肉精使用基本杜绝,兽用抗菌药质量合格率达97%以上。截止目前,全市共检查畜禽生产、经营企业1600个,立案查处24起,结案21起,罚款8.58元。

食品生产、经营、流通专项整治方面,食药部门强化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监管,规范整治突出问题。生产环节,深入推进“双提升”活动,全16家食品生产企业通ISO22000HACCP150小作坊完成了提质达标改造;经营环节,以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监管为重点,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规范销售行为,加大“明厨亮灶”工程和集体聚餐规范力度,全市集体聚餐活动备案率达到96%,申报率达到90%以上。在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以省局部署的“冬季行动”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为契机,结合运城消费特点和地方特色,先后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农贸市场、豆制品、羊肉泡、冷冻肉品、疫苗、“回收”药品等多个专项整治。针对大桶饮用水抽检“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规定问题,对全80家包装饮用水企业进行了集中约谈。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截止目前,全市共立案查处食品案件206起,罚没款156.66万元

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是净化食品市场、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保证。2016,市县公安部门与食品监管部门密切协作,严厉打击各类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共破获食品违法犯罪案件60起,起诉49,抓获犯罪嫌疑45人,刑事拘留32人,取保候审38人,捣毁黑作坊17个,有力震慑了食品违法犯罪分子,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

(七)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在强化党政同责、发挥部门主体作用的同时,市食安办投入资400万元,在机场、高铁站和主城区各公交站点投放食品安全公益广告300多块,与《运城日报》《黄河晨报》、运城电视台开展战略合作,连续两年组织开展“河东食品安全记者行”,全方位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浓厚氛围,并先后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街道干部及热心食品安全工作的社会人士中选聘食品安全监督132名,选聘乡村协管员、信息员3378,充分发挥“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延伸食品安全工作触角。市食品安全协会、市餐饮烹饪协会立足自身定位,在组织人员培训、深化宣传引导、构建溯源体系、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主动作为,在创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几年来的积极创建,全市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措施不断成熟,经验成果开始显现,执法队伍得到锻炼,突出问题逐步解决,“党委抓部署、人大抓监督、政府抓创建、部门抓监管、企业抓管理、行业抓自律、社会共参与”七位一体的共治格局已然形成。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2个、国家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县1、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3。在专业统计机构开展的追踪评价中2016年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活动的群众知晓率较去年提高7百分点。

二、创建工作面临问题

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工作,虽然进展顺利,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成效仍不突出,特色还不够明显,进展仍不平衡,氛围还不够浓厚,全市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创建工作还面临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建水平还不够高,食品从业单位和人员长期坚持标准的自觉性还不强,食品安全问题隐患仍然突出。虽然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我市已基本达标,但离国家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标准仍有距离,下一步的创建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监管体制尚不健全,监管网络效能发挥还不充分,特别在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建设、乡镇食药监管站建设等方面亟须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足、整体水平不高,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管的作用。三是监管技术、装备和手段相对落后。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但是我们的技术装备跟不上,特别是基层一线“缺枪少炮”问题突出,现场检查大多还局限于“眼看、手摸、鼻子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对监管效能产生了严重制约。四是创建氛围还不够浓厚,少数县市在创建宣传引导、舆论造势方面不够理想,宣传形式老套,宣传手段单一。这些问题仍需我们齐心协力,强化责任,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7年,我们将从五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和重点突破,积极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力推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社会共治的工作机制。继续完善食品安全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创建标准、评价方式、验收程序和结果应用;党政同责、齐抓共治,进一步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突出特色、强化责任,高标准地完成好各项创建任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二)建设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全力做好创建工作“八大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积极在全市农产品、食品行业全面推行诚信建设,强化企业自律意识,努力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打造一批具有运城特色的食品安全示范街;二是尽快开工建设运城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三开展食品“三小”行业规范整治工作,积极推进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能力建设。重点加快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升技术监督能力,全面构建“以市级检测中心为主体、县级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为骨干、乡镇监管站快速检测室为基础”的食品检测体系。加快智慧食药信息化建设2017年产品追溯体系初步构建完成,查询数据向公众开放。

(四)加快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以食用农产品优势区域和果品、蔬菜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三园两场”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加快促进我市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凝聚社会合力,营造共创氛围。积极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升群众满意度。把食品安全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采取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办专题栏目,公交站台等公共场所设立公益宣传牌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积极参与协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用好追溯系统、信用评价、有奖举报、舆论监督、宣传培训等有效手段,积极构建全市食品安全共治共创新格局。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食品安全关系到全527万人民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将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锐意进取,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1运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2运城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3运城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4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5运城市公安局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附件1

 

运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

报    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6,运城市局紧紧围绕省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为核心载体,持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监管能力、推进专项整治、提升队伍素质等方面持续用力,主动作为,坚决守住了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和保障水平110份,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创建实现新突破。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运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运城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的意见》,将食品安全纳入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分值权重由2%高到3%市人大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各县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查。市政府就全市乡镇食药监管站执法车辆配置印发专门文件,加大对各县(市、区、开发区)落实“四有两责”的考核督促力度。盐湖区按照每站不低50万元的资金投入,加快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监管站建设。平陆县按照“十个一”标准,对5个乡镇监管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夏县将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补助66.24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市食安办完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全面推进政府放心餐、明厨亮灶、果品提质增效等八大战略工程。投入资400万元,在机场、高铁站和主城区各公交站点投放食品安全公益广告300块,与《运城日报》《黄河晨报》、运城电视台建立战略合作,全方位营造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氛围,并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就创建工作开展满意度测评,科学指导创建工作。党政同责、齐抓共治、市县联动、统筹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不断成熟。5月份,运城被国务院食安办确定为国家食品安全创建试点城市,8月份,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做法被总局简报专刊报道。省局赵光国局长先后两次带领省局班子成员来运城调研指导,决定在运城召开现场会,示范引领全省创建工作。

(二)“智慧食药”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200元的市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投诉举报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综合建设项目建成使用。市局、17个县(市、区、开发区)食药局以及109乡镇食药监管站的系统搭建全面完成。市局微信公众号开通使用、市局门户网站完成升级改造。“运城食药监管”APP发上线,首批100执法终端配备到位。5859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单位的基本数据信息采集录入“智慧食药”平台数据库,信用体系建设走上轨道。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稳步推进,农副产品种养殖环节,“智慧食药”平台与农业、畜牧等电子监管系统对接融合,5个“三品一标”和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实现了产地质量安全追溯;食品生产环节,以“四环一链”关键环节为核心80规模以上企业、高风险监管企业、方便食品、地方名优产品共280品种实现了二维码赋码追溯;食品经营环节,引进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目前已在1家配送商、3家大型餐饮单位、4家学校食堂试点推行生鲜类食品的溯源管理。

(三)食品药品检测能力再上新台阶。加快构建“以市级检测中心为主体、县级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为骨干、乡镇监管站快速检测室为基础、企业自我检测为补充”的食品药品检测体系。总投2638万元的市食品检测中心在全省首家建成并正式启用,年内将完100检验项目认证,初步具备食品微生物、理化、农兽药残留等常规检验检测资质和能力。协调市编办下文,理顺了12个县(市)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管理体制,指导临猗县和稷山县两个区域性食品检测中心通过国家申报立项。109个乡镇食药监管站建100个标准化食品快检室,在全市大型商场、超市、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建立100快检室的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认真落实监督抽检责任,督促地方政府将食品检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16年全市共安排食品安全检验经2100万元,其中市级420万元,县级1680万元,确保了食品抽样检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110月份全市共完成食品国抽省抽任18大类共416批次,完成100%完成市抽任1394次,占全年任务71.6%。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基本药品抽295批次,日常监督抽验245批次,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专项抽验56批次,中成药掺杂掺假专项抽15批次,医疗机构制剂专项抽30批次。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信息公开、案件查处、产品召回、整改落实等后续工作力度,110月份共发布市抽公告8期,共计797次。

(四)食药安全专项治理取得新成效。强化日常监管,规范促进提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深入推进“双提升”活动,全市16家食品生产企业通ISO22000HACCP认证,150小作坊完成了提质达标改造;食品流通环节,以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监管为重点,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规范销售行为;餐饮服务环节,加大“明厨亮灶”工程和集体聚餐规范力度,全市集体聚餐活动备案率达96%申报率达到90%上;药品安全方面,深入推进生产“六个专项整治”,加GSP跟踪检查,加大连锁企业门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监管力度,积极探索互联网售药的监管办法;医疗器械监管环节,宣传与监管两手同抓,对透明质酸钠、口腔义齿、体外诊断试剂组织专项检查。在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以省局部署的“冬季行动”和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为契机,结合季节消费特点和运城地方特色,先后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农贸市场、豆制品、羊肉泡、冷冻肉品、疫苗、“回收”药品等多个专项整治。针对大桶饮用水抽检“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规定问题,对全市80家包装饮用水企业进行了集中约谈加大案件查处力度,110月份全市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案451起,罚没款225.64万元,其中:食品案件206,罚没156.66万元;药品案件223起,罚没款57.69万元;医疗器械案11起,罚没款7.24万元;化妆品案件7起,罚没款2.84元;保健品案4起,罚没款1.21元。

(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塑造新形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体党员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加强食药监管队伍建设,推进各项工作的现实需要。活动中,我们积极创新学习方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和要求作为学习重点,在抓好集中学习、党员自学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新模式,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为全体党员干部订制“两学一做”专题学习班,在全市食药监管系统举办“弘扬廉政文化、促进廉洁从政”主题摄影书画展,引导全局党员多种学习方式,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真正将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一年来,我们把开展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部署相结合,与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上争当模范,在强化监管、保障安全中履职尽责。市局行政审批大厅被市政府评为“2016一季度、二季度红旗窗口”,市食品药品稽查队分队长赵润被选入市直机关“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市直各单位巡回演讲,彰显了食药监管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2017年重点工作思路

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既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促发展、保平安的现实需要。2017年,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总局、省局工作部署,结合运城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牵头抓总,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认真贯彻国家、省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三个文件精神,按照“社会共治为引领、信息化和检验检测为两翼、宣传氛围营造为补充”的创建工作新思路,党政同责、齐抓共治,进一步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突出特色、强化责任,高标准地完成好各项创建任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二)夯实基础,持续提升食药监管能力。全面优化“智慧食药”平台功能设计,继续加快行政执法、产品溯源、应急管理、公众服务等系统功能的实际应用;加快构建“以市级检测中心为主体、县级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为骨干、乡镇监管站快检为补充”的食品药品检测体系;扎实推进全市乡镇食药监管站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实现基层食药监管站机构、人员、场所、经费、装备“五到位”。

(三)攻坚破难,全面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整治。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围绕问题突出、风险隐患高发的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坚持“四个最严”,保持高压态势,密切部门协作,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力求通过专项整治,查办一批大要案件,切实把“四个最严”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食品医药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锤炼作风,坚持不懈抓好队伍建设。认真抓好“两学一做”,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强化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化法治建设,提升业务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扎实履行好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使命。


附件2

 

运城市农业委员会

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

报    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根据市政府提出的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实施方案,市农委继续围绕农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土肥药水源头管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四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稳步推进。现将今年的创建工作从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今年创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突出问题治理,深入推进两个专项整治。一是突出假劣农资问题,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今年,全市农业综合执法部门采取市级包县、县级交叉综合执法等方式,在春、夏、秋种三个关键时期,对县、乡、村三级农资经营户、批发市场及生产企业进行了大排查、大整治。据统计,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7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205家(次),抽检农药样60个,立案查处各类农资案件108起,罚没款77.45万元,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85家(次)。二是围绕农产品农残超标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农残检测和农药使用专项治理。截止目前,省、市二级在全市共抽检农产品样品694个,总体合格率98.4%,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省厅抽检样品110个,合格率98.2%;市级抽检样品584个,合格率98.5%。同时,市、县两级农委针对所有超标样品均进行了追溯整治。

(二)加大土肥药水四项治理,强化源头安全管控。为加快我市食品安全创建工作,今年,我们继续加强了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高效低毒农药推广、农田灌溉用水巡查四项源头治理工作。今年,全市配方肥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完成20万亩;全市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项目试点面积完成48.95万亩,推广面积达到320余万亩;对新绛、稷山、闻喜、临猗、永济、夏县、河津、盐湖、万荣等9沿汾河流域农产品产地县,监测灌溉水质采样点位447个,涉及灌溉面积181.81亩,目前,所有采集水样已送省级专门监测机构检测分析;积极推广新药械、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甲维盐等防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梨小食心虫等害虫,减少高毒性、高残留、高污染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进标准化技术推广。今年,各县(市、区)农委继续突出简明性和实用性,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推广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今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新申报企业41,认证产品49个,新增无公害产30亩;复查换证企16家,产品30个,满六年重新监测面积15万亩;已上报绿色产品认证企业1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家。目前,全市在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个数246个,认定产地面积372.74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2个,产地165万亩;绿色农产品11个,产地11.54万亩;有机农产品26个,产地2.7万亩;地理标志农产品17个,产地193.5万亩。

(四)认真做好新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验收工作。今年,根据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重点工作,我们认真加强了对新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推进,并由省农业厅牵头在9底对新绛县的各项创建工作进行了验收和考核。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残超标和限用农药检出情况还有发生,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农业标准化生产等知识的宣传、引导、普及等基础工作还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业务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还没有形成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二是基层基础薄弱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县、乡两级机构、体系还未全面建立和理顺,工作经费普遍不足,同时,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还面临工作无经费、编制偏少、年龄老化、素质不高、人员不到位等问题。

三是属地监管责任落实还流于表面,部门依法监管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的形成,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四是当前我市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等基础工作还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进一步强化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介,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消费知识,增强社会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两大专项整治。一是禁限用农药整治,主要聚焦芹菜、韭菜等品种,重点解决克百威、氧乐果等限用农药超标问题。二是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突出打击假农药、假化肥等行动,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巩固并深化专项整治成效,严防问题反弹。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快无公害、标准化等技术的推广,强化“三品一标”的基地管理,夯实基地示范引领的基础工作。

四是稳步开展例行监测工作。要进一步扩大监测的品种、范围、数量和检测项目,因地制宜制定地方例行监测工作方案,同时要针对监测结果,强化分析会商和综合研判,摸清问题隐患,为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积极争取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创新制度机制,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六是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平台项目建设。依托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和运城市智慧食药信息平台,延伸推动市、县两级网格化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省、市、县三级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全程可追溯试点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流向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制度。

 

 

 

附件3

 

运城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

报    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6,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畜牧的工作实际,以治理突出问题和防范风险隐患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有效保障了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完成情况

(一)畜禽屠宰、检疫监管情况

1、进点屠宰率保持较高水平。我市生猪进点屠宰率城区100%,乡村达98%以上,全年预计生猪进点屠宰量65万余头。全市屠宰企业紧密配合主管部门对私宰的打击力度,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屠宰质量,吸引代宰户进场屠宰,使生猪私宰活动基本绝迹。

2、定点屠宰企业行为规范,肉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屠宰企业全部建立健全了从畜禽进场到肉品出场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及台账,并落实在日常生产活动中。畜禽查验耳标和产地检疫合格证后才能进场,屠宰过程中进行同步检疫检验,“两章两证”齐全的肉品放行出场。出场肉品合格率100%病害猪及其产品都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3、加强产地检疫工作,确保不达标畜禽产品无法流入市场。动物产地检疫:全市共检疫生169.1347万头只,牛0.3221万头、羊1.7824万只、禽类10090.9281只。动物屠宰检疫:全市共有生猪定点屠宰61个,牛羊定点屠宰场5、禽类定点屠宰场4个,共检疫动物产品8227.0632万公斤。

(二)兽用抗菌药的监管情况

全市共66兽药生产企业300个兽药经营企业。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假劣兽药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禁用兽药基本杜绝,兽用抗菌药质量合格率达97%以上,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对兽药生产企业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兽药经营企业监管覆盖面达100%,对养殖场(小区)的兽药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兽药违法事件。

(三)饲料生产经营及“瘦肉精”非法使用监管情况

全市共有饲料生产企业48,取得饲料生产许可证52个,全市饲料年产126000吨。

2以来,谢局长带领市监督所、屠宰办、质监中心负责人对“瘦肉精”非法添加进行监督检查及排查,在生猪养殖、贩运、检疫、屠宰、“瘦肉精”检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环节中,发现存在十个方面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以局函文通报了各县(市、区)、各经济开发区,大家都高度重视,对照问题进行了举一反三,强化了监督检查,督促落实了监管对象的安全主体责任,排除了隐患堵塞漏洞降低风险,没有发生大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情况

目前全市共209养殖场户,存栏奶7489头,其中产奶牛3832头。生鲜乳收购站9(均为发证奶站),日收奶37.2吨。生鲜乳运输车5,日运奶29.91吨。

对全市10个生鲜乳收购站、5辆运输车进行了总体判定,结果全部达标。

(五)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

2016,完成省畜产品例行监测和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抽89批,合格率100%完成畜产品抽263批,合格率为100%;完成饲料产品采样60批次样品,合格98.3%;完成生鲜乳抽样15批次,合格率100%

(六)“双随机一公开”落实情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运政办201667号)和市政府近期关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我局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详细部署落实。相关科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了随机抽查事项清11项、建立了市场主体名录库7、建立了有23执法人员的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随后将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随机抽查工作细则,为在明年全面推进畜牧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抽查工作打好基础。

(七)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情况

全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3500人次,检查企业1600个次,立案24起,结案21起、罚款8.58万元。

(八)追溯工作情况

1、“智慧动监移动监管信息平台是运城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去年,我市确定在盐湖和永济开展“智慧动监”信息平台试点工作。2016720,盐湖区、永济市参加了全省“智慧动监”移动信息平台启动仪式并进行了官方兽医培训。截止目前42执法终端设备和软件调试工作全部完成,已投入使用,通过省所培训后运城市第一批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官方兽医42已正式上岗。这样大大减少官方兽医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可靠保障。第二次又向省级申报“智慧动监”移动智能信息采集人57人,为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2201671日开始,兽药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上面必须有二维码标识,入库、出库环节全部使用二维码追溯体系,在兽药生物制品销售环节进行了二维码追溯体系试点工作。

3省厅无公害农产品试点追溯工作技术培训,我市试点企业山西长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派内检员参加,提高了自身实际操作能力,我市检查员参加,提高了业务工作素质。为完善追溯制度管理,企业开展追溯平台,切实做到养殖环节可溯源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2016年初,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落实我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运城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2016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2016年运城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与执法监管工作方案》《2016年运城市畜牧业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修订了《运城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运城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安排部署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执法监管相结合,切实加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宣传培训、提高素质

201661327在全市范围内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为主题2016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制作宣传板面,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技术咨询活动。此次共出动执法人员63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6000份,制作、张贴标语10条,制作专题展板3块,现场咨询38次,接受咨询人数1000人,培训次数12次,受益人数达1000人。

(三)强化措施、突出监管

1市与县级畜牧兽医部门签订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县级畜牧兽医部门与一线监管责任人签订履职承诺书、与监管对象(生产、经营单位)签订质量安全保证承诺书。

2根据农业部、省厅安排部署,制定了《兽药生产、经营单位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建立暂行办法》《兽药生产、经营单位质量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暂行办法》《兽药生产、经营单位“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3针对监管对象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具体监督抽查计划,明确监督抽查时间、频次,依据随机抽查原则,实施具体监督抽查,建立监督抽查档案记录。

(四)产品安全、逐步认证

开展无公害产品认证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优质品牌畜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更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重大举措2016年我们复查换证两家企业:运城市盐湖区新龙丰畜牧有限公司,产品名称:生猪,产地规模:1万头;临猗县牧盛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产品名称:肉羊,产地规模0.1只;新申报企业1家:闻喜县泽成农林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产品名称:活鸡、鸡蛋,产地规模:1万只。这三家企业已全部按要求进行现场检查,现已上报省厅。

(五)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2016,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猪屠宰、兽用抗菌药、生鲜乳及“瘦肉精”非法使用四项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生猪屠宰专项整治中,继续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场清理整顿,重点打击私屠滥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违法销售和屠宰病死猪的行为。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中,以加GMPGSP续监管为基础,以兽用抗菌药监管、标签说明书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检查,同时组织查处制售假劣兽药的不法行为。生鲜乳专项整治中,督促奶牛养殖场(小区)完善了动物防疫、兽药饲料使用管理、兽药使用台账、消毒等各项制度,督促生鲜乳收购站完善了生鲜乳质量管理、冷藏贮存、检测、环境卫生、运奶车管理等各项制度;“瘦肉精”非法使用专项整治中,重点打击在饲料生产、养殖饲喂、收购贩运环节添加“瘦肉精”的行为。

2017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行动再加力,措施再强化,工作再落实,继续坚持监管督导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积极探索监督管理新举措,着力实施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确保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从而实现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4

 

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

关于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年度工作情况的

报    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运城市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果业生产实际情况,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果业部门从年初就积极谋划,制定方案,广泛动员,深入开展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在果园生产环节、管理环节、监测环节、组织环节紧抓不放,努力提升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有效地保障了果品质量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与生产者食品安全意识。果品安全是确保果业健康发展,果农持续增收的根本保障。我中心坚持“结合实际、联系群众、贴近生活”的宣传原则,提高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实际性和时效性,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向果农推广安全有效的生产技术,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宣传,增强了果农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果农综合素质。

今年我中心共举办培训200余场,参与培训人数达两万余人。向果农朋友们宣传了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发放有关果品安全的宣传资料,提高了果农的社会责任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通过向广大果农和相关企业人员讲解果实双套袋技术,减少果园用药次数与用药量,示范园建立农药使用登记管理制度等,不断加强果农和企业的科技意识、信息意识、产品包装意识、品牌效应意识等先进理念,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导广大果农从事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的生产,确保果品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另外,我中心积极参与运城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我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市委在南风广场组织的“食品安全主题日宣传咨询活动”;6月下旬我中心在市区主要干道开展果品安全活动日宣传咨询活动并参与了农委组织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向市民免费发放果品安全知识小册子,并认真答疑解惑,向市民讲解并普及果品安全的重要性。11月初举办的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得到领导和群众的热烈好评。

(二)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基地建设与认证。按照现代果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促进果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的管理模式,尤其在性诱剂、杀虫灯、粘虫板等生物防治上,逐步实现联防联治联控,提高防控效率,提高组织化程度。另外,我市积极开展产品认证,根据不同的生产标准和要求,以生产经营者或生产经营者组织为申请人,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认证。目前,我市“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30余万吨,产地认证面积达135万亩。同时,我们也加强对已认定产品与基地的后期管理,加大监管与检测工作力度,确保运城水果质量安全,提升运城水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果园投入果品监管。近两年来,我市临猗、平陆、万荣、芮城县四县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为全国水果出口安全示范区,在全国地级市水果出口安全示范区数量排第一。今年我市出口水果达十万多吨,价值两亿美元617日,运城油桃首次出口澳大利亚高端市场,10月份,我市苹果出口智利,打开了南美市场。这充分说明运城水果品质是优良的、质量是安全的、技术是先进的、管理是严格的、加工流程是规范的、溯源记录是完整的、检验检疫是到位的、果农素质是过硬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健全“组织领导、质量标准、控制管理、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体系”管理模式上狠下功夫。加强果业投入果品监管,严格执行果园用药安全间隔期规定;从果品生产源头抓起,以每户或每个果业合作社为单位,建立健全了台账制度,要求对生产管理进行详细记录,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查,反映生产真实过程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并对档案记录情况进行不定期巡查,实现产地上市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再上新台阶。

(四)推行果业标准化生产,制订完善各类水果生产规程。近年来,我中心先后修订完善了无公害金苹果、江石榴、山楂、韩国梨、红富士苹果、桑蚕、远志等八个品种的地方生产技术规程,正在着手制订桃、油桃、葡萄等生产技术标准,建立了生产档案,完善了水果质量安全控制流程。大力引导广大果农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组织生产。

二、存在问题

我中心果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果品安全生产机构体制不健全。市县乡村没有相应的配套组织机构与人员,一些措施制度得不到较好实施。

(二)果品安全生产人力物力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资金扶持,达不到质量安全的相关要求。

(三)果品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单位职能与相关体制机制不配套,致使监管不能很好落实,存在空白区。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水果生产体系的建设。以全国水果出口安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优质果品、特色果品和出口果品为重点,以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等安全标准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水果生产标准体系,全面推进我市果业标准化发展。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基地,探索适合我市果业标准化发展的基本模式、管理机制和实践经验,实现果业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水果监测体系的建设。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各县(市、区)果业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果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农药、化肥,特别是国家公布的禁用高毒农药、化肥的清理检查力度,加强依法监管和处理。

(三)强化果品的认证工作。加快果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进程,积极探索新阶段我市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实现途径,加强对认证产品和认证到期产品的监督管理。

(四)强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各县(市、区)果业部门,健全果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统筹安排果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明确各相关机构及领导的责任,完善问责制、追溯制。建立果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手段,形成上下联运、信息通畅、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