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

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文件

述 职 报 告

—— 2020年5月13日在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上

 

运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刘景锋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关于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期监督集中检查的工作安排,现就本人2019年履职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自己严格执行生态环保法律法规,深入贯彻人大决议,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参加人大有关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一、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情况

(一)学习培训扎实有效。组织学习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开展《宪法》专题讲座、环境执法处罚专项培训等。

(二)普法宣传积极开展。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举办知识竞赛,发放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资料等2万余份,接待咨询群众200余人。

(三)行政执法处罚持续强化。先后开展2次联动执法集中核查、11次双随机抽查、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等。全年共立案查处525件,罚款5999万元。其中,四类典型案件68起。

(四)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起草《运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202031日起实施。制定《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转送制度》。

二、贯彻执行人大决议情况

围绕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力抓好2019年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落实。

(一)“蓝天保卫战”持续发力。淘汰燃煤锅炉275台,22台燃煤供热锅炉、77台燃气锅炉完成改造。抓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全市累计排查出13825家,取缔6159家,整改7506家,剩余160家全部停产整治。淘汰工业炉窑23台,升级改造859台。完成无组织排放治理179家,VOCs治理456家。完善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机制,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91家重点企业制定“一厂一策”方案,2532家涉气企业制定应急减排措施。企业用电设施工况监管系统共安装920家,安装点位7635个。

通过抓重点,强举措,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迎难而上,合力攻坚,整体排名保持上一年名次(正数第8);在全国168城市排名中退出倒20,较上一年提升了6位。由生态环境部门主要管控的几个污染物指标成绩优异,SO2NO2累计浓度和降幅均排名全省第一,NO2是全省唯一下降的地市。

(二)“碧水保卫战”成效明显。18个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中,13项完成,5项加快推进。汾河、涑水河沿线直排河道7家企业全部完成提标改造,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间接排放企业全部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按时按质完成永济城子埒等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在汾河沿线建成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涑水河沿线建成1个处理站,亳清河沿线3个处理站在建。

2019年,省考核的11个断面中,优良水体、劣Ⅴ类水体均超额完成考核目标任务。汾河入黄庙前断面、涑水河入黄张留庄断面2019年全年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圆满完成全年退出劣Ⅴ类的目标。全市地表水改善率排名全国第二。获省水生态补偿奖励1210万元。

(三)“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完成国家首批名单409个地块的信息采集、填报。启动原河津焦化厂等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完成5个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整治。持续开展清废行动,601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制定《2019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完成省、市、县三级考核。

(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2项任务中,4项长期坚持,8项完成;“回头看”反馈的19项任务中,9项完成,10项达序时进度。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86项任务中,79项完成,7项全力推进;“回头看”反馈的57项任务中,50项完成,2项长期坚持,5项有序推进。

(五)能力建设再创新举措。近年来,累计投入近亿元(2019年投入3280万元),实施大气、水立体监测能力和智慧环保建设,生态环境能力建设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前列。

三、代表建议和群众来信来访办理情况

(一)人大代表建议圆满办结。全年共接到人大代表建议3件,全部按时办结,代表、委员见面率、满意率均达100%。

(二)环境信访举报案件得到有效处置。受理办理群众举报案件1354件,办结1298件,其余均在法定办理期限内。“12369”群众满意度测评得分连续四年以明显优势排名全省第一。

四、参加人大有关活动情况

按要求向市人大主任会议、人大常委会议报告2019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市人大做好环境保护专题询问工作,配合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对指出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逐条梳理研究,认真研究解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自己尽职尽责,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不足、没有形成合力攻坚的态势,致使秋冬防以来环境空气质量出现下滑。二是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一些重点问题推进迟缓。三是各地各部门重污染天气预警应对不够有力。四是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脆弱,压力巨大。五是各级污染治理投入明显不足,部分大气、水重点治理项目推进缓慢。六是煤改气煤改电任务虽超额完成,但用户因经济支撑不足,复烧散煤比例较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紧紧围绕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总抓手各项要求,认真落实市“两会”精神,突出重点,聚焦短板,出实招、出硬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一是积极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及省厅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在环境容量指标、上门服务、“一厂一策”等方面,积极服务重点骨干企业。二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提升整治。持续开展机动车、扬尘、黑加油站、“散乱污”四个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抓好散煤污染管控,督促推进清洁取暖。三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力推进25个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汾河、涑水河、亳清河流域沿线11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布点、采样、检测。抓好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是持续抓好生态环保督察执法。全力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生态环保专项督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提前做好今年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项准备工作。集中对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环境质量恶化、整改工作推进不力的区域开展联动执法核查。六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能力建设水平。全面建成拥有5大平台、25个应用系统的智慧环保项目,实现对各类污染源精准管控、科学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