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运城人大网 今日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询问

聚焦环境保护 共建美丽运城 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保护工作专题询问会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1-06 15:44:00    点击数:[36605]


 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工委主任翟李强:今年以来,全市大气环境质量部分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不降反升”,在全国重点监控城市和汾渭平原11个城市中排名靠后,没有实现“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总体要求,请问市生态环境局,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环保目标任务?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景锋:1月—10月,我市月排名保持在全省前列,6、7月连续2个月排全省第一,改善率连续8个月排全省第一,冬防前9月—10月连续两个月排全省第二。截至12月23日,综合指数5.89,同比下降0.89%,全省排名第8,降幅排全省第6;优良天数194天,同比减少22天;PM2.5累计浓度同比上升9.19%,排全国168城市倒22位(第147名);SO2降幅44.4%,排全省第一;NO2降幅3.6%,排全省第一,且是全省唯一下降的市。重污染天数21天,同比增加5天。进入秋冬防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空气质量出现持续下滑,冬防指标在全省和汾渭平原排名落后。六项污染因子二升四降,综合指数下降2.6%。

  主要原因有:主观上,机动车、散煤和扬尘污染;区域结构性污染依然严重;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不够有力。客观上,我市地处盆地和汾河南北污染通道底端,秋冬季易出现高湿、逆温、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受周边传输污染影响较大;今年寒潮风带明显北移,我市和“2+26”南部及河南北中部遭遇了极为不利扩散条件。

  下一步,一是要学好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增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持续组织开展机动车、散煤、扬尘、散乱污企业四个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全力应对重污染天气,严防死守每一个重污染天气过程。

  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社建委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主任王玮:据了解,中心城区现存有多处“建筑垃圾山”,且每年新增量也很大,这些建筑垃圾如果得不到管控和处置,将会直接影响城市人居环境,造成二次扬尘,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病”。请问市城市管理局,在建筑垃圾的管理处置和综合利用方面有什么措施和规划?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高堂: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规划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加快推动运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立法。二是力争2020年10月前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由社会全额投资,年处理能力200万吨的运城市城区建筑垃圾清运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对中心城区及周边建筑垃圾的统管统运和资源化利用。三是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强化源头减量、规范处置核准、实施分类集运、加强运输管理、治理存量垃圾,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从严查处各类建筑垃圾违法行为,努力做到中心城区新增建筑垃圾统管统运、即产即清、全面处置,力争两年内完成存量建筑垃圾的治理。

  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常国才: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是大气污染指数的主要形成源,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建筑施工工地点多面广,监管难度也相当大。请问市住建局,你们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下一步,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包括采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监管难问题方面将采取哪些更有效的举措?

  市住建局局长赵高云:今年以来,市住建局认真履职尽责,全力推进工地扬尘治理工作。实行网格化监管,做到了所有工地扬尘监管全覆盖;严格开(复)工核查,为施工全过程扬尘治理打下良好基础;强化问题整改,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资信惩戒和行政处罚,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示范引领带动,组织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交流,推动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举措:一是对治理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实现人力资源最优化,结合加强信息技术使用,着力解决工地点多面广、监管人员不足问题。二是实行市场和现场联动,引导企业依法诚信活动,相关部门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着力解决企业履责不规范问题。三是加强城建项目建设管理,周密组织施工,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将对周边空气环境质量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不懈努力。

  四、市人大代表曹来成(市清真寺管委会主任、盐湖区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目前我市工业结构中,原材料初加工制造业占比较高,货物吞吐量很大,其中以公路运输为主。据生态环境部“一市一策”专家组对我市空气质量污染源解析分析,机动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形成源。请问市交通运输局,在落实省委、省政府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工作中,交通部门作为重型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辆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效果?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晋学:交通部门认真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牵头抓好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一是抓好政策宣传引导。印制4万多份“道路运输车辆应对重污染天气提醒卡”,发放到运输企业、驾驶员手上,张贴到每一辆货运车上,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二是抓好源头从严管控。组织运管部门加强一线督查,压实源头监管责任,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治理工作落实不力的县(市、区)交通部门进行项目调整,对不执行重污染天气调度令的运输企业纳入诚信考核。三是抓好路面严格执法。在中心城区设立9处检查点,会同环保、交警部门实行24小时联合执法,局主要领导夜间亲自带队进行了督查。出动执法人员1500人次,查扣柴油货车1057辆,劝返过境绕行车辆1409辆,教育警告车辆72辆。四是抓好民生车辆通行服务。按照“保民生、保重点、保畅通”原则,优化服务流程,坚持快检快处,保障运输鲜活农副产品和汽柴油等重点车辆通行。通过专项治理,柴油货车污染占比下降了10%,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五、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郝秀军: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运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已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为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减少空气污染,保障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部重要地方性法规。请问市公安局,这部法规施行一年来,你们作为主责部门,在贯彻实施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下一步将如何改进?

  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养合:贯彻落实《运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是加强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坚决减少大气污染的重大举措。一方面广泛宣传动员,落实禁放规定。《规定》施行以来,主动开展宣传工作,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宣传禁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种类和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禁放政策。发动志愿者350余人参与共悬挂宣传条幅348条、发放宣传材料23500余份,制作宣传版面54块,发布警方通报19期,达到了宣传和警示效果。另一方面强化工作措施,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全市公安机关认真履行烟花爆竹燃放主管职责,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警力648人次,车辆324车次,查获非法储存烟花爆竹1起,劝阻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76起,行政拘留2人,罚款17起,取得了惩戒效果。

  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绒(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打造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对于舒缓城市交通拥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运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请问市交通运输局,在中心城区公交车的管理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构建城市绿色交通方面,你们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晋学:我们交通部门推动公交优先发展,中心城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5万余吨,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全市纯电动公交达1379辆,占公交总数1788辆77%。中心城区现有公交499辆,新能源公交325辆,占比65%。市政府已将剩余的174辆燃油公交更新及新增34辆公交列入2020年财政预算,届时城区公交将实现100%纯电动。二是大力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达34条,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1%,万人拥有量达15.5标台,日均客流量达20万人次。三是大力发展盐临夏城际公交。开通了盐临夏6条城际公交,投入纯电动公交192辆,日均客流量万余人次。四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交西停保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后将容纳176辆公交车、68辆小车泊车,极大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近期启动了公交东停保场项目。五是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启动公交保障应急预案,在橙色及以上等级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缩短公交班次运行时间,重污染天气期间日均客流量达24万人次。

  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工委主任任兴龙:近年来,我市雾霾问题比较突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推进清洁取暖,既是民生工程,也关系到环境质量的改善。去年,市政府制定了清洁取暖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请问市能源局,去年的任务完成情况如何?在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方面,能源局都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将如何解决?

  市能源局局长付刚:根据《方案》要求,全市2019年冬季清洁取暖改造任务203123户(不含锅炉超低排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全市冬季清洁取暖实际完成228644户,完成率112.5%,其中煤改电完成78772户,煤改气完成14954户,集中供热完成100198户,可再生能源取暖已完成8120户,城区及县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560户,平原农村围护结构改造完成16040户。

  一是措施得力,职责明确。我市专门成立清洁取暖领导小组,各个部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二是大力宣传,定期通报。我市在运城日报开设清洁取暖专栏连续一个月持续报道,市电视台定期通报清洁取暖进展情况,给群众发放宣传手册,推广引导清洁取暖。人民日报专栏报道运城清洁取暖工作,山西省能源局充分肯定运城清洁取暖做法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三是强化考核,加大检查力度。我市将冬季清洁取暖工作纳入市委深化改革办和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四是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全市评选出5个市级示范试点和39个县级示范试点,标准示范引领带动。

  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2020年的煤改电任务将在10万户以上,我们将督促市供电公司争取省电力部门对运城电网改造的支持。二是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后,取暖费用明显增加,部分老百姓难以接受,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以提高广大群众对清洁取暖的认识。三是今年的清洁取暖工作将集中对禁煤区全覆盖,城乡结合部实施整村推进,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贡献。

  八、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研究室(监察和司法工委)主任杜卫国: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强化联防联控。请问公安交警部门,应对重污染天气,如何加强对柴油机动车辆管控?工作中还有哪些困难?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李会峰: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目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肩负着车辆注册登记检验、报废注销监管方面的源头治理和车辆路面管控两项内容。一是通过机动车污染治理一系列工作措施,联合交通运输部门深入辖区内运输企业,监督其落实对环保不达标车辆进行报废,指导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规范回收程序。二是积极配合生态环境、住建、城市管理、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既定工作职责,开展联合执法,进一步加强重点路段和夜间巡逻管控力度,初步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把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突出问题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前圆满完成“清零”目标,为冬防完成全域目标打好基础。

  全市公安交警路检路查(包括摩托、小六轮在内)各类车辆79650余辆次,劝返引导绕行柴油货车11065余辆次,查扣各类环保不达标(包括罐车、散装物料运输)车辆12939辆。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城市道路提升改造施工,有些道路临时封闭,一方面加剧了城市拥堵,机动车通行效率明显降低,通行缓慢,机动车长时间怠速行驶加剧了大气污染。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也造成区域性环境(扬尘)污染。

  九、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信访室主任相耀昌:餐饮油烟不但是人体“慢性病”的诱因,也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绊脚石”。面对全市众多的大大小小的餐饮单位,请问市场监督管理局,是如何开展餐饮业油烟整治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姚蔚:餐饮行业油烟污染是影响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市场监管部门主要通过“三个一”深入推进全市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工作。

  一是制好一本台账。各级市场部门对主城区(街道)的餐饮单位开启“地毯式”排查模式,摸清油烟净化装置、排放管道、餐桌数等情况,形成“清单式”表格。同时,执法人员现场拍照留存,填写《餐饮油烟整治工作台帐》,建立餐饮业油烟整治台账,实现“一户一档”,做到整治有目标,主攻有方向。

  二是发放一封公开信。给主城区餐饮服务经营户发放一封公开信,向餐饮单位讲解油烟治理工作的政策和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角度宣传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益处,同时要求定期进行油烟设备清洗,有效地提升了餐饮单位经营者的环保意识。通过大力宣传,目前我市市区和各县(市)主城区餐饮企业7411家中安装油烟净化设施5623家,安装率75.8%。

  三是列出一张清单。通过反复巡查、错时执法、延时执法等方式,实现执法不断档。列出一张问题清单,根据经营规模、油烟排放量大小及污染程度差异,对餐饮店进行分类施策,就油烟净化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使用高效油烟净化设备,是否存在清洗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逐一检查。

  餐饮油烟整治任重道远,为了蓝天事业,我们将保持严峻高压整治态势,继续强势整治餐饮油烟污染,打好生态文明攻坚战。

  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景运欣(民进盐湖区委驻会副主委、秘书长):地表水污染在我市较为突出,也是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山西省2019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年底全市国考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都要退出劣V类。请问市生态环境局,今年以来,你们是如何推进的?要打赢碧水保卫战,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还有哪些重点的基础性工作要做?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景锋:我局重点强化六项措施,推进汾河庙前村断面、涑水河张留庄断面达标。一是强化水污染治理项目支撑。二是抓好入河排污口整治。三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四是对所有断面实行日监测。五是推进湿地建设。六是推进畜禽粪污治理。

  工作成效:省考核的11个断面中,优良水体超考核目标9.09%;劣Ⅴ类水体超考核目标18.18%。1月份—9月份,我市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位列全国第二,第四季度指标持续改善,水质达地表水三类标准,结果近日出,有望保二争一。1月份—11月份,省厅奖励水生态补偿金1280万元。

  存在的问题:一是两河水质全面稳定达标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滞后。三是河道清四乱不够彻底。四是中心城区地热井关闭滞后和雨污不分,污水直排问题突出。五是个别无数处理厂提标改造、河道治理进展缓慢。

  下一步重点工作: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反思,统筹规划、再强措施,持续巩固提升两河水质。二是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三是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偷排行为。四是持续开展面源防控,加大清四乱、管畜禽工作力度。

  十一、市人大代表李凡狮:近年来,随着我市中心城区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排放也越来越多,生活污水已成为我市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特别是雨季和供热季都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下游水体,造成下游地表水水质严重污染。请问城市管理局,中心城区生活污水直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运行方面将采取哪些重点措施?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高堂:污水直排原因有:目前中心城区还存在雨污合流管网,遇到汛期,有大量雨水溢流问题;中心城区有42眼地热井没有关停,冬季取暖期间,有大量地热井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导致了污水厂进水超过其负荷能力,出现溢流现象。

  市城市管理局将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力争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

  二是大力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温提效改造,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三是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地热井关停工作,结合集中供热替代地热井供热工作进度,对中心城区剩余42眼地热井进行逐步关停。

  四是不断加强对排水管网水质和重点企业排水水质排污监管,坚决杜绝超标排放和水污染事故发生。

  十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梁武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汾河流域和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和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制定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运城市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请问市水务局,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你们在汾河和涑水河两条河流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汾河流域和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市水务局局长靳虎刚:两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水务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河长制为抓手,通过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补水等方式积极推动两个《条例》的全面实施。一是强化宣传,凝聚社会合力,营造生态保护浓厚氛围。二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联系协调机制,提升治水成效。三是夯实项目支撑,推进汾河及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74亿元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强化部门联动,确保生态补水成效,向汾河补水3.3亿方,向涑水河补水3960万方,有效提升了水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汾河入境水质不稳定和涑水河沿线城区雨污分流建设不到位,导致水质变差。

  下一步,市水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继续认真贯彻实施两个《条例》,持续加强两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十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委主任李玉翠: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必须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请问市农业农村局,你们在节肥减药和农用薄膜无害化处理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尧林:为全面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农业部门重点以节肥、减药、农业废弃物处理为突破口,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推动化肥使用减量化。坚持“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型肥料推广应用为主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优化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行有机肥养分替代,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二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推动农药使用零增长。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加强监测预警防控,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实现了持续负增长。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推动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坚持农业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理念,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废旧农膜(反光膜)回收试点,建立秸秆资源台账,初步形成以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为骨干,广大农户参与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模式。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源污染防治还存在短板。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宣传政策、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十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裴红梅(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教授级高工):2017年10月,市政府专门下发了通告,通告明确要求中心城区所有地热井于2018年11月底前全部关闭。根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中心城区仍有49眼地热井在使用。请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今年以来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推进?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执法支队队长杨超:市政府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地热井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已陆续对义乌小商品城、北城印象、唐朝国际、华林逸墅等项目地热井予以永久性关闭。同时,结合中心城区供热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是否具备关停条件、关停后能否保障居民温暖过冬等因素,逐步有序开展后续关停工作,避免监管“一刀切”。

  按照全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会议要求,下一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将紧密结合我市地热井管理和使用实际,综合相关政策意见,对中心城区现有地热井予以分类处置。一是对集中供热管网已覆盖,不具备回灌条件的地热井,在完成配建设施、接通供热管网后,坚决予以关闭。二是对经科学勘查后具备回灌条件的地热井,积极报请省厅审批相关手续,严格开采审批管理。三是对短期内无法实现集中供暖,且不具备回灌条件的地热井,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行业跟踪持续监管。

  十五、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咨询中心主任谭荣芳:长期以来,我市环保工作中结构性污染矛盾比较突出,其主要原因就是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技术改造是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请问市工信局,今年以来,围绕传统产业节能降耗、减少排放,你们是如何通过技术改造项目推动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升级,加快解决结构性污染矛盾的?

  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贺红生:一是严禁新增过剩产能,把好项目备案关口。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政策和规定,严禁新增过剩产能,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进行产能置换,否则不予备案。二是压减焦化过剩产能,推动工艺装备升级。压减过剩产能138万吨。同时,通过产能置换,正在建设4座6.25米以上大型机焦炉,全部要求配备干熄焦、余热发电、废水做到深度处理零排放,全部建成后全市大机焦产能占比将达到80%以上。三是实施技改专项行动,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筛选确定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重点项目135个,中条尾矿制备陶瓷、东方资源48万吨岩棉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四是搭建资金扶持平台,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今年已为大运、建龙等企业争取到1亿余元的专项技改资金。同时,修改完善了《运城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使用暂行办法》。五是落实发展新理念,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工程。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组织推荐申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设计,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六是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目前全市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数量全省第一。

  十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副主任刘颖:我市畜禽养殖业规模较大,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到位,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导致环境污染的事情时有发生。请问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我市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如何?全市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如何?部分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不达标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在源头减量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主任李新平:近年来,畜牧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赋予的职责,以“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为治理路径,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推广典型技术模式,积极宣传教育等举措。几年来,我们共争取中央、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资金和市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奖补资金4840万元,推进361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促使全市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2019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1.63%,高出省级目标(90%)1.63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4.60%,高出省级目标任务(75%)9.60个百分点,畜禽养殖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因历史原因养殖业环保欠账太多,部分养殖户理念落后和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配套设施不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存在问题,在争取项目及其他资金支持、推广先进模式、推进养殖生产清洁化等方面下功夫,为运城生态文明建设和畜牧业健康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环保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了专题询问。16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对市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住建局等13家单位进行了询问。通过开展专题询问,将有力督促市政府及各部门严格履行环保职责,加快解决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环境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推动运城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现将专题询问主要内容予以摘登,以期营造氛围,凝聚起守护运城青山碧水蓝天的强大正能量。